廉政党课讲稿:清风徐来莫贪杯纪律红线不可越

2025-03-24 07:03:52 126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廉政党课讲稿:清风徐来莫贪杯纪律红线不可越

“不受曰廉,不污曰洁。”廉洁,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传统美德,更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一以贯之的价值追求。按照纪委的要求,今天我们相聚在此,开展这堂廉政党课,核心目的在于进一步筑牢大家的思想防线,强化廉洁自律意识,为推动单位工作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党风廉政教育虽然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却需要反复强调、常抓不懈,原因就在于,只有不断敲响警钟,才能让大家少犯错、不犯错。一旦触犯党纪国法,再谈这些就追悔莫及了。所以,希望大家在今天的党课上,认真听讲、用心记录,将所学所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以案为鉴:“酒局”变“危局”,沉痛教训需铭记

在刚刚传达学习的文件中,有这样一起令人痛心的案例:几名党员干部因违规吃喝,最终导致一人死亡。这一场看似普通的宴请,却“撂倒”了党性、纪律、生命三条底线,酿成三重悲剧:其一,政治生涯戛然而止,当事人死后仍被通报批评,一生清誉毁于这一场醉酒;其二,家庭支柱轰然崩塌,家中老小悲痛欲绝,生活陷入困境;其三,行业生态遭受污染,在查明事实后,多家单位的多名责任人被纪检监察机关追责问责,司法公正也因此遭到公众质疑。这哪里是什么“酒局”,分明就是布满陷阱的“局中局”!

“酒杯一端,原则放宽。”这句话精准地揭示了此类悲剧发生的部分原因。深入探究,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吃人嘴软”的定律作祟。几杯酒下肚,纪律便被抛诸脑后,监督也成了耳边风。正如苏东坡所说:“守其初心,始终不变。”然而,当初心被酒精侵蚀,又怎能坚守得住呢?二是“温水煮青蛙”式的围猎。律师的宴请,表面上是“情谊”,实则暗藏“交易”。今天请喝茅台,明天就希望你在工作中开绿灯。这种靠关系行事的做法,迟早会摔跟头。三是侥幸心理在作怪。总以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却不知如今“大数据知、群众知、摄像头更知”。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任何违规行为都难以遁形。

二、深度剖析:为何“酒杯”常成“翻船地”

(一)思想之舵偏离,理想信念“蒙尘”

个别干部错误地将“江湖义气”奉为“处事哲学”,把“权力变现”当成“本事能耐”,把“推杯换盏”看作“沟通感情”的方式,甚至将“哥们义气”当作“工作原则”。他们忘却了入党时的庄严誓言,背离了党的宗旨和使命,思想防线逐渐瓦解,纪律规矩被抛到九霄云外。在不良酒桌文化的影响下,这些干部迷失了方向,理想信念变得模糊不清,党性修养不断滑坡。他们开始追求物质享受,沉醉于权力带来的虚假快感,最终一步步滑向腐败的深渊。

(二)制度执行疲软,监督问责“缺位”

中央八项规定是铁打的规矩,可仍有人妄图“灵活变通”——“不喝公款喝老板”“不进酒店进会所”。制度在他们眼中成了形同虚设的“稻草人”,监督也沦为毫无威慑力的“纸老虎”。这些干部面对制度约束,不是严格遵守,而是绞尽脑汁钻空子、打擦边球。他们自以为能享受违规带来的一时之快,又能逃避制度的惩处。然而,这种行为是对制度的公然蔑视和践踏。在监督问责方面,班子成员间存在的“好人主义”思想严重阻碍了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大家不愿得罪人,对违规饮酒行为往往视而不见,甚至包庇纵容。这使得监督问责机制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一些干部愈发肆无忌惮,继续深陷酒桌文化,严重败坏了党风政风,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廉政党课讲稿:清风徐来莫贪杯纪律红线不可越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93396.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