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测每日5题(2025年3月13日)
1.(言语)不同于文学叙事中的想象与虚构,历史叙事者并没有想象与虚构的主观意图,而且对于想象与虚构始终是抱有排斥态度的。历史叙事还可能因叙述者主体认识的差异而对叙事内容的选择与编排产生重要影响。种种因素都会造成所述“历史事实”的差异性,但这种差异性并不能推翻历史事实的可靠性。在历史叙事层面,历史学家针对同一事实进行叙述,可能选择不同的事实材料、采取不同的叙述方式,它反映了历史学作为人类实现自我反思、自我认同的工具所具有的人文性。在基本事实层面,可以通过史料收集的增加与史实考证的深入而得到修正,并渐趋统一。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想要说明的是()。
A.历史叙事充分反映了历史学的人文性
B.历史叙事的差异性并不能当做质疑史实可靠性的理由
C.历史叙事的想象与虚构都是有依据的而并非靠主观意图
D.历史叙事与史实的差异性是不可避免的
答案:B
解析:
文段先指出历史叙事中叙事者并没有主观故意地想象与虚构,之后说明可能因为主体认识差异等造成历史叙事的差异性,然后通过“但”引出文段的重点,指出这种差异性不能推翻历史事实的可靠性,后文进行了具体的解释说明。因此,文段为分总分结构,转折之后的论点为总句,强调差异性不能质疑历史事实。对应选项,B项为重点内容的同义替换,当选。A项,“人文性”对应论点之后具体解释说明部分,非重点,排除;C项,“想象与虚构都是有依据”表述错误,文段说的是历史叙事没有想象与虚构,排除;D项,对应转折之前内容,非文段重点,文段重在强调这种差异性不能质疑历史事实,排除。
2.(言语)有人说,经济领域与道德领域的规则不一样,经济领域强调的是“经济人”角色,以取得更大、更多的利润为做事原则;而道德领域则要求奉献、利他、互助等。其实,经济领域固然有供求信号、等价交换、产权明晰、利润最大化等规则,但既然它是人们的社会活动,道德原则也会每时每刻渗透其中,两者难以清晰地割裂开来。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市场经济中伦理道德的作用是必然存在的
B.社会性是经济领域和道德领域的共同属性
C.社会活动中各领域的价值观念在相互渗透
D.在社会活动中需兼顾经济原则与道德原则
答案:A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