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城乡结构的转变关系着我国整体现代化的推进程度。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明确了耕地管理、农产品稳产、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城市治理、县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点任务,体现出强调城乡两端发力、增强城乡两方面协同的重要推进逻辑。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实践当中,需要从城乡之间的产业布局、要素配置、空间规划、公共产品配置、发展评价方式、体制机制改革等层面深刻把握“统筹推进”的内涵和路径。
一是统筹产业布局,夯实城乡融合发展的经济基础。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产业分布的基本格局是:第一产业主要分布在乡村,第二、三产业主要分布在城市,城乡之间的产业分布存在清晰的边界。新征程上,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必须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来重新理解城乡之间的产业分布,通盘考虑城乡之间的产业关联。这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实现粮食安全目标至关重要,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在农村劳动力持续非农化的情形下,第一产业的发展必须打破部门边界,重视城乡互动,积极引入城市现代要素,注重技术进步,努力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其次,乡村具有自然、生态、文化、历史等资源优势,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应立足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转变,将乡村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市场优势,不断培育契合城乡居民新需求的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实现乡村产业形态的多样化和农民收入来源的多元化。最后,广袤的乡村为城乡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市场和广阔应用场景,推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必须凸显乡村的市场贡献,使城市产业紧密地与乡村需求相对接,引导城市产业助推乡村传统产业改造和新兴产业发展。
二是统筹要素配置,激发城乡融合发展的市场活力。各类要素在城乡之间平等交换、双向流动、高效配置,是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和关键内容。为此,应加快推进城乡要素市场化改革,降低要素流动的制度性、技术性交易成本,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此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充沛市场活力。特别是,以促进进城务工人员全面融入城市为重点,推动农村劳动力非农化。深入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完善承包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形成机制,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提高土地要素在城乡之间的配置效率。加强农村商业网络建设,引导工商资本与乡村资源对接,采用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方式赋能乡村产业发展。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推动电商下乡、“互联网+农业”、智慧农场等乡村业态发展,持续放大数字化技术在链接城乡要素市场中的积极作用。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党课讲稿: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92286.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