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产业因“新”而活,经济结构因“新”而进,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从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视察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再到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和全国两会上作出深入阐释,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重大部署,为全国、全省、全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做好科技创新工作、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大兴安岭地区作为全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滞后等问题。因此,如何在大兴安岭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用新的思路指导建设,做好“三篇”文章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而是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新兴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新质生产力是指在传统生产力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制度创新等手段,实现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型生产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统筹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根据不同的产业情况分类指导,找准着力点和主攻方向。
二、用新的视角认识问题,聚焦大兴安岭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找准短板
一方面,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另一方面,部分制约大兴安岭地区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因素还依然存在。
(一)自然资源优势挖掘深度不够。大兴安岭地区拥有丰富的森林、矿产、水能等资源,然而,受传统发展模式影响,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不高,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制约了经济效益的提升。
(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速度缓慢。大兴安岭地区的产业结构以林业和矿产开采为主,缺乏多元化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导致产业结构不够优化。
(三)科技自主创新研发能力不高。由于大兴安岭地区科研机构数量较少,科研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导致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三、用新的办法解决问题,以“四新举措”扎实推进大兴安岭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蹄疾步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掌握科学的方式方法,做到把握发展规律、把握工作关键、把握政策尺度。总书记提出的重要论断,蕴含“立与破”“取与舍”“同与异”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坚持系统观念,在统筹谋划中“推陈出新”。要想在新征程上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就必须做到“先谋而后动”,进一步塑造发展新思路新理念,方能获得新动能新优势。
必须注意的是,“指导”既体现为上级领导机关、业务主管部门对下级机关或业务部门工作的指导,也内含了对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要求。在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政府与市场都要发挥作用。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出台相应法律法规可以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方向性指导,而市场则依靠价格机制和竞争环境来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动力,并推动科技成果的实际应用和产业化过程。这一过程中,政府不能大包大揽,也不能缺位失位,要搞好谋划、做好指导、推动布局、提供服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政府的积极引导与市场的高效配置之间的协同。
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2024年大兴安岭关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调研报告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89885.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