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2025年的年初回望,村口的古槐树又添了一圈年轮,脚下的土地在乡村振兴的号角中焕发新机。作为村委会委员,我深知自己既是政策的"最后一公里"执行者,也是群众冷暖的"第一感知人"。对照"四个带头"要求,我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在田间地头的实践中检视不足,在家长里短的对话里反思差距,力求让这份检查材料沾满泥土的芬芳,浸润为民的赤诚。
一是政策执行的“温差”现象。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时,曾因急于完成指标,未充分向村民解释土地流转补偿细则,导致个别农户产生误解。虽未造成严重后果,但反映出政治执行力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偏差。二是民主集中制的“机械执行”。在村集体经济发展研讨会上,面对多数委员支持引进光伏项目的意见,虽心存疑虑却未充分表达,事后发现项目与本地农业用地规划存在冲突,不得不重新调整方案。
一是联系群众的“物理距离”缩短,“心理距离”犹存。每周坚持走访5户家庭,但多停留在“问收入”“看住房”层面。某次调解宅基地纠纷时,未能察觉矛盾背后是两代人观念差异,简单采用“各让一步”方式,导致问题反复。二是纪律意识的“季节性松懈”。在防汛抗旱关键期,曾因连续加班产生倦怠情绪,未严格履行24小时值班制度,所幸未发生险情,但暴露出作风韧劲不足的问题。
一是产业创新的“路径依赖”。推动村办食品加工厂转型时,过度依赖传统酱菜工艺,对年轻村民提出的预制菜、电商直播等新业态支持力度不足,错失“年货节”销售良机。二是风险防控的“过度谨慎”。在申报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过程中,因担心负债风险,否决了社会资本参与民宿改造的可行性方案,致使项目推进缓慢。
一是党员教育的“供需错位”。组织主题党日活动时,仍以读文件、看视频为主,年轻党员参与度低。某次党课讲解“千万工程”经验,未结合本村垃圾分类实际案例,教育效果打折扣。二是监督执纪的“老好人”心态。发现某村民小组长将集体鱼塘私自外包时,仅进行口头提醒而未启动问责程序,在群众中造成“选择性执纪”的负面印象。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2024年度组织生活会四个带头对照检查材料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88471.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