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建设工作方案

2025-02-11 07:03:52 122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县“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建设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司法厅、市司法局关于建设“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试点工作方案和全县公共服务一体化工作相关要求,深化覆盖城乡、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结合**实际,现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海岛样板和法治**建设目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法律服务需求,以数字赋能、制度创新为动力,强化资源要素统筹调配,不断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体系,优化服务供给方式,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建设目标

(一)服务集成目标。一是设施集成。在”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内配置集成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点)、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指引牌、公共法律服务自助终端设备等各类公共法律服务设施。二是产品集成。集成律师、公证、调解、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法治宣传教育、行政复议等服务产品。三是力量集成。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志愿者库,完善准入、管理、退出、统筹调配机制,集成服务力量。

(二)均衡可及目标。按照省司法厅构建公共法律服务资源一体化空间治理地图的相关要求,对公共法律服务设施进行经纬度标准,推动各类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在15分钟范围内不断趋于均衡可及。一是城区以步行15分钟(1.2公里)的街道为均衡可及标准;二是乡村以骑行15分钟(2.0公里)的乡镇为均衡可及标准;三是偏远海岛以车行15分钟(3.0公里)的乡镇为均衡可及标准。

(三)质效评价目标。到2024年底,60%的村(社区)建成“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人民群众对“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的满意率达80%。推动村(社区)建成率和人民群众满意率逐年提升,到2026年底,村(社区)“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基本建成,人民群众对“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

三、工作原则

(一)坚持服务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建成人民群众普遍欢迎的“金名片”,成为法治**、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助力器”。

(二)坚持一体统筹。将省、市顶层设计和**贯通落实紧密结合,根据省司法厅、市司法局关于“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建设工作要求和全县公共服务一体化工作部署,推进公共法律服务资源融合集成、统筹调配、集约利用、一体服务。

(三)坚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人口数量、区位交通、经济基础、辐射范围等因素,着重结合海岛乡镇、渔村实际情况,合理选取“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建设地点,因地制宜配置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布局协调、功能齐全。

(四)坚持数字引领。以数字化改革理念引领“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建设,依托省统建平台,探索工作体系、制度体系,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和其他司法行政数字化场景在基层落地应用、取得实效。

四、建设内容

(一)夯实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基础设施

1、推进实体平台一体服务。落实《**市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服务指南》,规范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乡镇公共法律服务站、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点服务标准,明确公共法律服务事项清单,提升服务人员服务能力和素质。有效整合县乡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一体化供给机制,增强公共法律服务“一站式”云平台服务供给、多跨协同、承接保障、智能监管各项能力。针对企业和群众需求,不断推进律师、公证、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治宣传等各项服务。创新公共法律服务载体,通过量化律师万人比、每十万人提供法律援助数量、在线公证服务响应率等均衡可及指数,不断优化服务供给。深化村(社区)法律顾问制度,推行“一个顾问+一个微信群+一个自助系统”服务模式,通过线下律师值守、线上律师实时服务,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法律服务超市。深化新时代海上“枫桥经验”,依托“海陆联动”调解体系,探索海陆协同的公共法律服务机制。推动多要素聚集的公共法律服务、法治文化阵地和公民法治素养观测点建设,在政府部门公共服务设施周边融入公共法律服务和法治宣传元素,将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与主题宣传活动相结合,列入普法责任清单有力推进。(责任部门:局各相关业务科室、各司法所)

2、推进热线平台一体服务。积极宣传推广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加强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4482148”电话咨询服务工作,确保电话接通率90%以上,服务满意率96%以上,畅通与12345政务服务热线对接衔接机制,提高线上咨询服务能力。建立行政执法监督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联动合作机制,推动解决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反响强烈的执法难点热点堵点问题。(责任部门:局公共法律服务管理科、法制监督与协调科、县法律援助中心)

3、推进网络平台一体服务。持续推进浙里办“公共法律服务专区”贯通应用,统筹推进县、乡(镇)、村(社区)“24小时公共法律服务”人工智能终端设备配置,适时在工业园区、产业基地以及人流量较大的商圈、车站、码头等公共场所、交通不便的海岛配置相关人工智能设备,不断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一站式”云平台服务供给质效。丰富群众“身后事”联办服务事项,推进“公证+遗产继承一件事”数字化应用。依托“海之矫”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联合管控应用,开展远程公共法律服务和法治宣传工作。(责任部门:局公共法律服务管理科、社区矫正管理局、县公证处、各司法所)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县“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建设工作方案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86335.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