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知“微”之“危”,防微杜渐,着力加强基层风气建设

2024-12-27 07:03:52 135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风气建设高度重视,多次强调要着力纠治人民群众身边的“微腐败”和不正之风,增强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纪委第六次全会上讲,相对于“远在天边”的“老虎”,群众对“近在眼前”嗡嗡乱飞的“蝇贪”感受更为真切,“微腐败”也可能成为“大祸害”。

近年来,中央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决心重拳出击、聚力反腐,各级党委、纪委始终把风气建设作为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的工作来抓,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呈现出“三个变化”,即最明显的变化是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最直观的变化是政治生态持续净化、最难得的变化是遵规守纪渐成自觉。下面就从“微腐败”的“微”及其谐音字“危”“为”“卫”,分三个方面谈一谈基层“微腐败”和不正之风。

一、针砭时弊,微腐败之“微”表现在那些方面?

前段时间,中央纪委监委下发了“微腐败”和不正之风问题清单,基本涵盖了基层“微腐败”的方方面面。但从通报的典型案例来看,不收敛、不收手的问题还屡禁不止。基层“微腐败”问题涉及领域广、表现形式多、查纠难度大,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小贪小腐杜而不绝。“微腐败”的小,是因为它涉及的都是一些蝇头小利,比如接受部属的小恩小惠,包括平时一包烟、一瓶饮料、一袋零食等;比如违规发放的福利,购买的个人物品;比如出差接待超标准违规使用经费开支等等。这些小贪小腐在基层可谓杜而不绝,如果不真真正正、实实在在的把反腐败观念深入人心、把反腐败斗争落到实处,想杜绝“微腐败”和不正之风还真的没有那么容易。

二是习以为常思想麻痹。就是说有些“微腐败”行为和不正之风听上去感觉是感情、交情、人情,达不到上纲上线的标准。像党管党员、党管干部宽松软,原则性战斗性不强,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像违规组织或参加公款宴请、高消费娱乐和健身等活动,出入高档会所、不健康娱乐场所,这些现象感觉习以为常,但却是思想麻痹的表现。这种习以为常,如果不管不顾,没有针对性的采取对策措施,长此以往,就会逐步腐蚀瓦解掉我们的信念和初心。

三是近在咫尺危害无穷。“微腐败”离基层近,不正之风离群众近,“吸血”不多,危害却大,它就在我们的身边,伸手即触。如采取打招呼、授意暗示、弄虚作假等方式,插手干预、照顾关系,如以参加会议、培训考察等名义变相公款旅游、探亲访友;如用公款支付房租、宽带、水电等应由个人支付的费用。要知道,这些“微腐败”和不正之风虽小、虽近在咫尺,但切实损害群众的利益,如果放任不管,总有一天会成为危害改革发展稳定的致命因素。

四是隐匿变异滋生蔓延。有的“微腐败”行为借助科技手段“变异”,有的不正之风行为因其形式多变而“隐匿”。像如利用微信红包、支付宝转账、网购寄送等方式变相收钱收物,或是在干部提拔、奖励表彰、评级调职、处理违规违纪问题时,采取明索暗要、设卡刁难等手段捞取好处。这些就像长在石缝里的小草,在不知不觉中吸取土壤养分,平时不注意观察总是难以发觉,即便及时发现了,他也总能变换一种形态继续滋生蔓延下去,根除起来极其困难。

二、“危”害无穷,“为”什么要抵制“微腐败”?

《康熙王朝》中,康熙皇帝曾这样告诫身边大臣:“你们这烂一点,下边就会烂一片,你们要是全烂了,大清各地就会揭竿而起,到时会让我们死无葬身之地”。我们看到的一个个硕鼠巨贪,没有一个不是从“微腐败”走到今天身陷囹圄、身败名裂的下场的。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党课:知“微”之“危”,防微杜渐,着力加强基层风气建设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81472.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