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云南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及答案

2024-12-05 07:03:52 121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2006年云南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及答案

二、给定资料

材料一

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呈坎镇呈坎村,已有1800多年历史,是目前徽派古建筑遗存最多的村落之一。从上世纪90年代起,黄山市一大批古村落相继掀起了旅游开发热潮。呈坎和皖南大部分山村一样,人均耕地非常少,到上世纪末,农民人均年收入不过2000元。经济不发达,也给古村落保护带来了重重困难。因此,发展乡村旅游使村民致富并促进古村保护就成为当地的必然选择。2001年5月,镇政府开始在呈坎开发乡村游。他们意识到,呈坎最吸引人的就是它的古貌。因此他们不急于建什么拆什么,而是先从整治环境入手,拂掉灰尘擦亮呈坎。为此,镇村干部挨户上门做工作,谈卫生整治的必要性,谈发展旅游的必要性,最终,村民们都被感动了,乱搭乱建在公共场地的牛栏猪圈顺利地被拆除,大街小巷都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呈坎的乡村游迅速发展起来,收入也由2003年的1万元提高到2005年的100万元。今年仅五一黄金周首日,游客就达到2000人。

旅游业的发展,使呈坎人更意识到祖辈留下的这个古村落的巨大价值。在建设新农村的历史任务面前,呈坎村采取了几项措施,既保护古村落,又促进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民生活。

一是筹资140多万元,帮助古民居里的农户改水改厕,清理穿村而过的小河,将电线、电话线、有线电视线缆等全部铺设在地下。二是在古村落外重新规划、建设新村。三是对古村落里的一些与传统建筑特点不协调的建筑进行整改。

材料二

我国经济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人民群众要实现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这对各地政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能否将地方经济搞上去,成为各级政府优先考虑的工作重点。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于是,各地政府往往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争取发展地方经济。我国中部某省某市位于山区,山多地少,交通闭塞,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况。随着一些发达地区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在开发区种植大树成为美化环境、招徕客户的一个重要手段。于是该市山区的古树名木成为许多房地产开发商竞相追逐的商品。一方揣着重金前来买树,一方除了这天赐的财富别无其他可以换钱的东西,两方面一拍即合。参天的古树被连根挖出,运往大城市,而该市很快在经济上取得了显著的效益,领导有了政绩,山民们的腰包也鼓了起来。但有一位常年研究该地森林植被的专家对此却提出了强烈的反对意见,他说:这些古树已经在这里生长了千百年,本身具有不可替代、难以再生的价值不说,它们对该地的环境、水土更有着难以估量的价值。卖树换钱。的确解决了眼前的一些小利益,但从长远看,这种做法却是短视的,无异于竭泽而渔。追求经济发展当然无可厚非,但首先要对自身的条件有清醒的、长远的认识。这里的森林其实就是不可多得的财富,应该保护好这份财富、利用好这份财富求得发展。不根据这天然的资源在保护中求发展,不想法子为子孙后代留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遗产,将来哭都来不及!

材料三

青藏铁路的开通,是中国的一件意义非凡的大事,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必将在各方面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对于普通人来说,西藏意味着美好无比的大自然,意味着诗情画意,能到西藏走一走,是无数热爱大自然、热爱文化的人们的一个梦。但是。随着交通的便利,西藏旅游将迅速升温,将会有无数的人慕名而来。西藏本地在获得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必将面临着环境保护、文化保护方面的巨大挑战。

不久前,有关方面组织一些在西藏工作、生活多年,对西藏有深刻认识的专家对此问题进行讨论,大家集思广益,发表自己的观点。有专家说,对于西藏文化,最根本的是保护,应该在尊重、保护历史的基础上来谈发展。他说:我打个比方,原来我心目中的大昭寺的感觉是曲径通幽,两边全是藏族建筑,很悠然、神秘地看见桑烟袅袅,金顶闪光。人慢慢地走进去,从身体到心里,有一个欣赏感受的过程。现在广场修了后,就没这种感觉了,一览无余,彻底曝光,全裸了!我觉得以后要注意这个问题,尽可能多保留些历史留给我们的财富。

另一位摄影家对此有同感,他说:现在我到了拉萨的感觉,跟北京没什么区别。我在阿里的古格遗址的顶上,都能听到清晰的手机电话声。在那个古格遗址,我曾最早拍摄过获奖作品,非常原始、荒蛮、荡气回肠的,野鸽子飞在佛塔边,那是我的成名之作啊!这次去,又在原地拍了一张片子,结果是电线杆子、楼房,都在旁边,那些原始壮观给人震撼的景观荡然无存了。这种感觉包括我到了珠峰,珠峰完全成了旅游胜地,跟一个闹市一样,马车队来回接来接去,到处是帐篷。我们不能拒绝现代文明,不能拒绝西藏的发展。但我们是不是能够有恰当的保护措施,让原始的东西还保持原始状态?所以青藏铁路开通后,我在摄影圈里就写到了这种担忧。千万不要铁路通了后,就人山人海地奔到西藏去!

一位作家说:一条钢铁巨龙爬上世界屋脊,一片脆弱而神秘的土地向世界敞开了大门,美丽圣洁的生命从此不设防……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是黄河、长江、澜沧江(湄公河)、怒江、印度河以及雅鲁藏布江等亚洲大河的发源地。高原上生物资源丰富,拥有包括藏羚羊、野牦牛、岩羊、雪豹、棕熊、孟加拉虎、黑颈鹤等多种珍贵的野生动植物。但是,由于高达4000米以上的海拔,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极为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将极难恢复。如何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结合,是亟待大家共同关注的紧要问题。铁路的修筑无疑会改善广大藏族同胞的生活条件,给青藏高原带来生机和活力。但机遇和危害并存,由于进藏交通成本的下降,必然导致大量游客的进入……这片脆弱的土地能否承受如此压力,从我们一个文人、作家的角度,当然希望永远保留那片田园牧歌式的、诗一般的生活,将它留在那片高原上,但实际上人类是要进步的,那片高地上的人还是希望过上文明的生活。

但是,文明和文化,并不是矛盾的。文明总是要把文化带到更高的层次,在这个过程中必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我们如何把这个代价和阵痛减轻到最小,这就是我们的责任,就是科学。

材料四

项氏民居搬迁后,龙游县横山镇项家村人可以放开手脚搞新村建设了。日前,村干部项根发指着搬迁后空出来的那块地告诉记者:根据规划,村里的主要道路将从这里穿过。

项氏民居属于元末明初的古建筑,曾一度让项家村人左右为难:古建筑年久失修,大部分倒塌,文化环境破坏严重,难以列入县级保护文物之列,但建筑本身年代久远,且有干栏式建筑的特征,具备较高的价值。拆了可惜,不拆又没钱保护,还影响村庄建设。如今,项氏民居已整体搬迁至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游县城郊的龙游民居苑,项家村人的难题得到了解决。

据调查,龙游各地保存下来的明、清、民国初期各种民用建筑有300多座,包括府第、民居、宗祠、戏台等,大部分和项氏民居一样,成了当地人建设新农村所要面临的一大难题。

为有效地保护这批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建筑,在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和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指导下,龙游县选择了部分有代表性的古建筑,依据单体建筑原真性原则,最大限度地使用原材料、原工艺,保留古建筑的原有色调、形状和风格,拆至鸡呜山,开辟龙游民居苑,实行古建筑迁建异地保护。目前,全县已投入资金2200多万元,拆迁复建古建筑24座,另有戴氏民居和傅家大院正在施工中。

龙游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老百姓建新房的愿望又非常强烈,很多散落民间的文物,需要我们去保护,所以我们的任务很重。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黄国平表示:该县将分期分批予以保护,下一步计划投资400多万元,迁建保护黄家溪头民居和青塘坞民居。

材料五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06年云南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77879.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