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下半年广东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及答案
二、资料
公路的头号杀手是汽车超限超载,我国每年因车辆超限超载造成的损失超过300亿元。全国70%的道路安全事故和超载超限有关,公路的寿命将缩短50%~60%,超载超限已成为严重影响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危急社会秩序稳定地一个突出问题。载多次进行治超的基础上,去年6月交通部等七部委联合颁发了《关于在全国开展车辆限载超载治理工作的实是方案》。有20万人员上路执法,拉开了查超的帷幕。
材料一:
以前对车辆超载,往往是交了罚款鸡可以继续上路,起不到治理的作用。但是,2003年12月1日开始,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等5个省(市)区对超载车动了真格。某日凌晨,5省(市)区在华北地区联手展开专项整治行动。
记者赶到了京石高速河北诼州路段,看看河北省零点行动的情况。
记者:“我现在是在京石高速河北诼州路段,这条高速公路是河北和北京之间的交通运输道,我身后这个收费站正好位于河北省和北京的交通地带也就是说过了这个收费站车辆将进入北京市,在这个地方可看到河北省的交通路政法部门正在对过往车辆进行超载超限检查。”
记者在现场看到,短短时间内有不少大型货车被要求停在路边接受检查。
交警执勤人员:“刚才我问了一下,他自己承认拉了顿,事实上都不止。现在可以说,超了200%还多。”
记者:“那他的核定载重市多少吨?”
交警执勤人员:“10吨左右。”
记者:“10吨左右?”
交警执勤人员:“对。”
而这辆车的司机声称,他这样做也是不得已。
记者:“按规定拉不行吗?”
货车司机:“拉2吨就不挣钱。”
记者:“拉12吨就不挣钱了?”
货车司机:“它就赔钱了。”
记者:“为什么?”
货车司机:“现在油费和各种费都高,你不多拉点货就不挣钱。”
不超载真的不能赚钱吗?记者随机采访了些路过的货车司机,得到的基本是同样地答复。
货车司机:“不超保本都不行,就是挣钱超载的钱。运费不涨,油价涨,不超载哪能挣钱啊?”
记者:“不超载赚不到钱?”
货车司机:“刚够费用,你来一程刚够费用,你回程也运货,也是刚够费用回去,就是没有利润了。”
超载运输虽然能赚到钱,但在安全性方面却要冒着一定的风险。这一点大部分货车司机也都清楚。
货车司机:“就两吨,二汽出的车,核定2吨车拉到11吨,有了情况,它能站住吗?根本站不住,再一个它的轴也容易压断。”
据河北省交通部门统计,2002年发生的交通事故当中,有21%的事故是由于超载行驶引发,对于司机来说,冒险超载能使他们赚到钱,而对于京石高速路的经营者来说,大量的货车超载危险行驶让他们一直在赔钱。
河北翼星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桂旺:“可能司机得到一些微小的利润,但是他不知道我们养护起来,花的成本是非常大的。养护一公里,需要上百万的成本,每年的损失,我门在养护当中直接的修复费是6000多万元。”
高速公路公司自己做了一个统计,在京广高速公路上跑的货车有80.4%超载。超载程度一般3到4倍,原本设计15年的使用年限,现在不到3年,修复路面几乎花去了4个亿了,而这条路总投资还不到20亿元。
这里有一组数字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超载车的车轮到底有多重?河北全省13条主要的高速公路,已经有9条出现不同的程度破损。还有18座高速路桥梁,成为了危桥,必须马上大修。更为惊人的是,河北每年因为超载超限,总损失高达40亿元,这次整治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要求那些超载车辆一律卸掉超载货物之后,才能上路。但我们也在今天的治理行动中发现了一些想到的麻烦。
超载和超限是两个概念。公安部门治理的是超载,它的认定指标是车辆行驶证上标明的载重量。而公路路政部门,两个执法部门,两种执法标准,不仅让我们需要在这里花点时间,才能解释清楚,更让车主们无所适从。记者在110国道北京张山营的一个检查点就遇到了这样的情景。
孙师傅的货车是这次张山营整治超载车被拦下的第一辆。他对自己的载货重量非常有信心。所以即使被拦过磅,也满不在乎。
记者:“你的核定重量是多少?”
孙师傅:“39吨。”
记者:“现在装了多少?”
孙师傅:“36~37吨,不超。”
但是当经过电子磅的时候,他的车却显示超载了。并且超得不少,超28吨。孙师傅急了。
孙师傅:“卸28吨,卸28吨我就空车了。”
记者:“这车会卸载吗?”
张山营整治小组工作人员:“我们现在也决定不了。”
虽说单子上写明了卸货的重量,但是在场的工作人员却迟迟没有开始卸货。原来,按照路政部门对货车超限的技术规定,孙师傅的货车只能拉11吨,要卸28吨,但是按照公安部门对超载的规定,孙师傅的货车可以拉39吨的货物,也就是说,孙师傅不需要卸货。记者还注意到,在这次联合整治超载超限行动中,负责测量磅秤的是路政部门,真正卸货的则是公安部门的交通部门。
张山营整治小组工作人员:“它各执各的法呀,那是公路法,那是交通安全法。”
虽然无论是超载还是超限的货车都算是违章,但是很多司机却不以为然。
货车司机:“不合乎道理,我们拿了60吨的养路费,你让我们拉10吨,20吨,那现实吗?”
运输司机、交通部门、路政部门相持不下,经过了一个半小时的等待,终于等来了结果。经过反复核定孙师傅的货车需要卸货7吨。
工作人员:“没超载,超限了。”
记者:“是按照公路局的规定吗?”
工作人员:“对,对。”
如果真是路政部门最初核定的超限标准,孙师傅的货车应该卸载28吨,这7吨是怎么来的无从考证。与孙师傅的情况类似的还有后面几辆货车,但是因为卸载数量不大,因此司机都同意卸货了。
货车司机:“师傅,拿个铲子比划,看看我们超载没有。”
记者:“你们会不会卸多呢?”
卸货人员:“大概不会,我们也不知道多少,应该是卸不多。”
记者注意到,在卸货地点没有磅秤等称重设备,卸多卸少主要靠目测。孙师傅卸了7吨,工作人员也表示认可。卸货之后按照规定还要重新核定总重量,货车来到了复检的地方。
记者在复查部门的窗外等了10多分钟,工作人员始终没有出示货车的总重量和卸载情况。他们一直在房间里讨论,并拒绝回答记者提出的疑问。透过窗户,记者看到电脑上的货车数据。
工作人员:“卸了23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