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上半年天津公务员行测考试真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数量关系
一、数字推理
1.2,3,6,15,()
A.20
B.24
C.32
D.42
2.60,80,104,120,()
A.164
B.144
C.142
D.201
3.2,4,1,5,0,6,()
A.-1
B.0
C.1
D.3
4.3,30,29,12,()
A.92
B.7
C.8
D.10
5.2,4,9,23,64,()
A.92
B.124
C.156
D.186
二、数学计算
6.在一次法律知识竞赛中,甲机关20人参加,平均80分,乙机关30人参加,平均70分,问两个机关参加竞赛的人总平均分是多少?
A.76
B.75
C.74
D.73
7.一单位组织员工乘车去泰山,要求每辆车上的员工数相等。起初,每辆车22人,结果有一人无法上车;如果开走一辆车,那么所有的旅行者正好能平均乘到其余各辆车上,已知每辆最多乘坐32人,请问单位有多少人去了泰山?
A.269
B.352
C.478
D.529
8.某单位的员工不足50人,在参加全市组织的业务知识考试中全单位有1/7的人得90—100分,有1/2时人得80—89有l/3的人得60—79分,请问这个单位得60分(不包含60分)以下考试成绩的有多少人?
A.1
B.2
C.3
D.4
9.某市一体育场有三条同心圆跑道,里圈跑道长1/5公里,中圈跑道长1/4公里,外圈跑道长3/8公里,甲乙丙分别在里中外同时同向起跑,甲平均每小时3.5公里,乙4公里,丙5公里,问几小时后三个人同时回到出发点?
A.8
B.7
C.6
D.5
10.同时点燃两根长度相同的蜡烛,一根粗一根细,粗的可以点五个小时,细的可以点四个小时,当把两根蜡烛同时点燃,一定时间吹灭时,粗蜡烛剩余的长度是细蜡烛的4倍,问吹灭时蜡烛点了多少时间?
A.1小时45分
B.2小时50分
C.3小时45分
D.4小时30分
11.一个男孩子的兄弟和姐妹一样多,而他的一个妹妹只有比她的兄弟少一半的姐妹问他家共有多少男孩子。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2.某一地区在拆迁时,拆迁办组织三个部门的人将长木锯成短木,树木的粗细都相同,只有长度不一样,甲部门锯的树木是2米长,乙部门锯的树木是1.5米长,丙部门锯的树木是1米长,都要求按0.5米长的规格锯开,时间结束时,三个部门正好把堆放的树木锯完,张三那个部门共锯了27段,李四那个部门共锯了28段,王五那个部门共锯了34段,请问张三属于那个部门?那个部门锯得最慢?
A.属于丙部门,甲部门最慢
B.属于乙部门,丙部门最慢
C.属于甲部门,丙部门最慢
D.属于乙部门,乙部门最慢
13.两个车站有几个站台,两两之间采用不同的票,后来又增加几个站台,增加了26种票,问两个车站之间一共有几个站台?
A.8
B.7
C.6
D.4
14.有一个四位数,能被72整除,其千位与个位之和为10,个位数是为质数的偶数,去掉千位与各位得到一个新数为质数,这个四位数是多少?
A.8676
B.8712
C.9612
D.8532
15.甲乙两地有公共汽车,每隔3分钟就从两地各发一辆汽车,30分驶完全程。如果车速均匀,一个人坐上午9点的车从甲地开往乙地,一共遇上多少辆汽车?
A.15
B.18
C.19
D.20
第二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一、选词填空: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填空
16.今年春节长假期间,十万多游客到杨柳青________这里的民间艺术。
A.参观
B.观看
C.观赏
D.欣赏
17.如何克服文学批评中的主观主义?如何恢复批评的尊严和功能?解决问题的办法,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提高批评家的________素质。
A.自身
B.自我
C.整体
D.主体
18.像其他国家的大城市一样,这里也是高楼林立,交通拥挤,大城市的喧嚣生活________给人以繁华之感,________难免随时会让人感到烦躁。
A.即使/但
B.即使/也
C.尽管/也
D.尽管/但
19.依坎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这已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我最近还见到这位朋友,那一点灯光________鼓舞一个出门求死的人多活了许多年,________使他到现在还活得很健壮,我没有跟他重谈灯光的话,________我想,那点灯光一定________在他的心灵中摇晃。
A.定然况且因为还
B.必然况几但是也
C.居然而且但是还
C.虽然而且所以也
20.依次填入下列各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足:
①解决“三农”问题不仅是农业和农村工作主管部门的________,各职能部门同样义不容辞。
②以科学发展观________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就必须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________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⑨形式主义的要害是只图________,不求实效。官僚主义的要害是脱离________,当官做老爷。
A.任务通观/纳入表面/实际
B.职责统领/转入虚名/群众
C.职责通观/转入虚名/群众
D.任务统领/纳入表面/实际
二、语句表达:要求你从语气、语序、语法结构等方面对有关语句做出判断。
2l.下列新闻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B.真正优秀的教师无一不是道德修养的模范
C.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
D.警方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
2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事情发生后,顾主任立即同党支部研究,决定就这个问题进行一次讨论
B.这所医院组成一个以领导、医生、护士三结合的防治小组,经常深入农村
C.本品是用金银花、连翘等中药配制而成,并且具有祛寒退热的功能
D.当学习刚刚取得一点成绩,他就开始有点骄傲了
23.在横线处填入短语,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保护动物,已不是人们的陌生的话题。人类的发展,也早已达到可以把其他动物玩弄于掌中并主宰它们命运的程度,但当、、、的时候,人类真正考虑过动物和人在生命意义上的平等吗?
①老虎服服帖帖在舞台上表演
②用与实验的动物为科学献身
③兔子小鸡为孩子们的玩物
④耕作的动物在田间地头劳作
A.④①②③
B.①③④②
C.①④②③
D.①②④③
2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在中国日益成为传媒焦点的今天,公众对政府工作、突发事件、灾难事件的了解欲望越来越强烈,因此,中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应运而生。
B.各级统计部门一定要发扬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在统计数据上做到丁是丁,卯是卯,绝不能想当然。
C.去年冬天,市场上的保暖内衣销售火爆,但西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元旦期间组织的一次抽检结果显示:西安市场保暖内衣质量良莠不齐。
D.一些地方产生“电荒”是有原因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除了冬季取暖用电量上升、江河缺水等原因之外,更与地方煤炭、电力行业长期存在的体制弊端有直接关系。
2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据了解,2008年奥运会缺少大量专业体育节目主持人,因此最近中央电视台与维汉传播公司联手推出了《谁将解说北京奥运?——北京2008奥运主持人选拔计划》
B.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垃圾不断增加,“城市垃圾处理”已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
C.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
D.对于《雅思(IELTS)考试》人们已经耳热能详,如今一个全新的同样来自英国的职业外语水平测试——《博思(BULATS)考试》,也已由国家人事部考试中心推出。
2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这便是黄州赤壁,陡峭的石坡直逼着浩荡东去的大江,坡上有险道可以攀登俯瞰,江面有小船可供荡漾浆仰望,地方不大,________,有了视角与空间的变异,有了伟大与渺小的比照,有了视觉空间的变异和倒错,________。________,而不同的游人才使这种可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实现,产生各具特色的审美愉悦。
①但一仰一俯之间就有了气势
②但一俯一仰之间就有了气势
③因此也就有了冥思和游观的价值
④因此也就有了游观和冥思的价值
⑤主观感情只提供一种审美可能
⑥客观物象景物只提供一种审美可能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27.要表达“我们能赶上前人,创造出比前人更辉煌的业绩”这个意思,下列四句中语气最强烈的一句是:
A.难道我们还不如前人,创造不出比前人更辉煌的业绩?
B.不管怎样,我们会超过前人,创造出比前人更辉煌的业绩!
C.我们创造的业绩将是前人无法比拟的,谁不认为我们比前人强?
D.我们无论如何不会比前人逊色,要创造比前人更辉煌的业绩!
28.请把给出的四句话中表达有歧义的一句找出来:
A.门外传来了急促的敲门声,李云与王敢的孩子先跑了出来.
B.年终总结时,大家都觉得马亮进步很快。
C.学员们全神贯注地听班主任讲话。
D.大雪停了,他想马上回图书馆去。
29.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美国、印度等国家纷纷建立或增加了石油储备,我国也必须尽快建立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B.在新的千年里,中华民族这条巨龙一定会昂首腾飞于无垠的天际,创造出令世界惊异的奇迹来。
C.在当今商品经济的年代,当诗歌失却往昔荣耀而逐渐远离我们的时候,读到这样一首清纯明净、催人奋然前行的祖国颂歌,真是难得的精神享受。
D.最近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不少网络游戏带有暴力情节和色情内容,这无疑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30.下列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发问、善于质疑的良好习惯,反对迷信、反对盲从、反对抄袭等不良学风。
B.有关部门吸取洛阳“12·25”火灾的教训,对辖内所有企业及人员密集场所进行了地毯式的安全检查。
C.据资料显示,广州今年正月初一气温高达25.4摄氏度,一直是1984年以来广州市春节时的最高温度。
D.我国约近百分之六十左右的青年认为“诚实守信”、“助人为乐”是优秀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准绳。
三、阅读理解:每道题包含一段短文,短文后面是一个不完整的陈述,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来完成这一陈述。注意:供选择的答案有时可能是短文内容的一个复述,有时则满足了陈述中其他方面的要求,你的选择应与所要求最相符合。
31.有些基因使人们总的来说感到快乐一些或者悲伤一些。
这句话的意思是:
A.总的来说,有些基因使人感到快乐,有些基因使人感到悲伤
B.有些基因总的来说使人们要么感到快乐,要么感到悲伤
C.有些基因总的来说使人们既感到快乐,又感到悲伤
D.总的来说,使人感到快乐和悲伤的原因是部分基因的影响
32.所谓天才,我理解就是不屈从外力,由着自己的天性行事。他总爱在主体的能动性中,最大量的实现自己的价值,找到一种创造的美、表现的美、自我愉悦和自我欣赏的美。这美,主要体现为一种原始生命力,一种无功利的本我显现,与习俗意义的成功名利无缘,与中庸之道忤逆。故此,在世俗的眼中,天才是病态和怪异者:对社会结构和群体秩序来说,天才是异端和不稳定因素。天才的创造过程,就是一种同内外两界压抑与反压抑、反抗与顺从、堕落与升华的角力过程。
文中从不同角度说明了对“天才”的理解的观点,其中,准确的一项是:
A.天才是不屈从外力,由着自己的天性行事。
B.天才是伟大的创造者,是病态与怪异者,是异端与不稳定因素,是矛盾角力的产物。
C.天才是伟大的创造者,是病态与怪异者。
D.天才是由着自己的天性行事,是异端与不稳定因素,是矛盾角力的产物。
阅读下文,并回答33—36问题:
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携带数吨硫酸铁粉末起航前往南极,以研究能否以硫酸铁为“肥料”促进南极海域海藻等微生物的生长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该小组的9名研究人员来自东吉利大学和普利茅斯海洋实验室。预计科学家们将于2月开始进行实验,届时他们将把数吨硫酸铁倾倒入南极海域,同时还将向海中释放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该示踪剂可检测硫酸铁的变化和去向。
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在20世纪20年代就被提出,此后科学家们一直在对这一理论进行检验完善。科学家们近年来在位于赤道的太平洋海域进行实验时曾发现,硫酸铁确实能起到让蓝色海洋变绿的作用。硫酸铁不仅可大幅度提高该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而且一些微生物体内的叶绿素还因此增加了30多倍。
科学家们认为,在南极海域研究铁元素与海洋生产力的关系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因为南极海域被认为在地球海洋中是最“缺铁”的,而这种营养缺乏很可能对该海域生产力造成了某种程度的限制。
不过,科学家们同时也指出,投放硫酸铁后海中浮游生物会增加,这是否会成为一个新的温室气体来源尚需研究。
3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国际科学小组研究内容的一项是:
A.以硫酸铁为“肥料”促进南极海域微生物的生长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B.向南极海域倾倒硫酸铁。
C.向南极海域投放硫酸铁以增加浮游生物数量。
D.向南极海域释放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
34.国际科学家小组进行向海洋投放硫酸铁研究可行性的依据是:
A.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沦
B.硫酸铁可以让监笆变绿
C.硫酸铁可大幅度提高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促进叶绿素增长
D.实验证明铁元素可以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
35.对文中划线处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不同,它们的相互作用保持了空气含量的平衡。
B.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将出现负增长
C.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效果将更显著。
D.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可吸收温室气体,并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36.对文中提供的信息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向海中释放的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既可检测硫酸铁的去向,也可辅助硫酸铁起到相应的作用。
B.海洋生产力包括蓝色海洋变绿,提高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使微生物体内的叶绿素成倍增长。
C.在南极研究铁元素与海洋生产力的关系,既有该海域的特殊性,又对减缓全球变暖具有重要意义,
D.向海内投放硫酸铁后,可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但又形成新的温室气体来源需慎重行事。
阅读下文,并回答37—40问题:
任何语言都存在着歧义现象,汉语也不例外。比如在汉语中,“生意”一词就至少可做两种解释。一种是指“生机”、“生命的活力”,如雪中红梅、雨后春笋,都可以说是生意盎然的象征。另一种是指“买卖”,亦即“商业经营”,如沿街叫卖、炒股放债、长途贩运,也都叫做“生意”。这两种“生意”其“能指”相同,但“能指”下边蕴涵着的“所指”却迥然有异。
文人们历来看重的显然是前一种“生意”。明代学者张岱说,弹琴拨阮,唱曲演戏,描画写字,作文赋诗,凡诸百项,皆借此一口“生鲜之气”,得此生意者,自致清虚,失此生意者,终成渣秽。清代学者王夫之也认为,写作时含情能达,会景生心,体物得神,有了生意,便自有灵通之句。由此看来,要使生活之树常青,生命之藤常绿,就缺少不了这股勃然于体内飘然于体外的生意。
商人看重的则是后一种“生意”,即以物生物。做生意就像饲养母鸡一样,抛出的是麸糠,获致的是鸡蛋甚至金蛋。对于人类现实存在着的社会生活而言,这两种“生意”,自然都是不可缺少的。但从目前的行情看,后一种“生意”正酿成热门,甚至连“文人下海”也似乎成了一种时髦。这就不免令人有些担心,因为随着“文学艺术商品化”,的吁声越来越高,两种生意就可能渐渐地只剩下一种生意了。从字源学考证,“意”者,“心音”也。生意,生意,生到最后,如果只能生出一堆硬邦邦的金币和实打实的物质来,那么生意还能成其为生意吗?
37.文章第一段中的“能指”和“所指”分别指的意思是:
A.词的表面意义和实际意义。
B.词的外在的意思和内在的意思。
C.表面内容和实际内容。
D.词的书写形式和实质意义。
38.对张岱与王夫之关于“生意”作用评价的区别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张主张文化必须有“生鲜之气”,王认为文化应是“会景生心,体物得神。”
B.张是就多种技艺而言,王是就写作而言。
C.张认为“生意”应有“生鲜之气”,正认为“生意”应是“勃然于体内飘然于体外”。
D.张欣赏各种文艺,王更热衷于文章的探讨。
39.通观全文,作者写作本文的切入点是:
A.对“生意”的论述
B.“生意”学
C.谈艺术与经商
D.语言学
40.从全文看,作者的主要思想倾向是:
A.对两种“生意”合二而一捉山批评
B.反对文学艺术的商品化
C.对“文学艺术商品化”提出警告
D.对“文人下海”表示担忧
阅读下文,并回答41—45问题:
我家窗外,不见绿荫,是高楼包围中遗留的一片灰扑扑的低矮的瓦房,使我得以望见一片天空,望见它的晴朗阴沉,星月风雨。当然,也得时常紧闭窗户,看那几根烟囱中逃窜出来的煤烟如何张扬肆虐。奇怪的是,燕子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飞翔而至,像老朋友似的呢喃问候。
一个暴雨来临前的黄昏,空中沉闷难耐。窗外的煤烟终于消失了,我可以打开窗户了,可以享受一番自然风的抚摸了。就在打开窗户的时候,我的眼睛明亮起来——两只燕子,正在窗外阴沉的天空下盘旋飞翔。那白色的肚皮,似闪电,昭示着一种高洁:那划破阴沉的长长的翅膀,透剔着搏击的力量;那如剪刀般张开的羽尾呵,剪裁出飞翔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