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篇)常用公文格式式样材料合集

2024-10-25 08:03:52 121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篇1:常用公文格式式样

20xx党政机关公文格式之公文版记式样

公文版记1:

××××××××××××年××月××日印发— 1 —

公文版记2:

抄送:××××,××××,××××。

×××××××××××××年××月××日印发

公文版记3:

主送:××××,××××,××××,××××,×××××,××××。

抄送:××××,××××,××××。

×××××××××××××年××月××日印发

篇2:常用公文格式式样

为庆祝2017年五一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丰富职工文化生活,营造团结奋进、昂扬向上的良好氛围,引领广大职工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公司的发展之中,公司工会、团委拟在“五一”、“五四”期间开展系列活动,现在有关事宜安排如下:

一、活动内容

1.职工演讲比赛

2.职工征文比赛

3.职工仿宋字、书法、绘画、摄影作品展

4.职工趣味体育活动

二、活动安排

(一)“青春向党、匠心铸梦”演讲比赛

1.参加人员:各单位至少推荐一人

2.演讲内容:

(1)以“弘扬工匠精神、争做岗位能手”为主题,结合岗位特点和工作实际,诠释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体会;

(2)以“扭亏脱困、我有责、我担当”为主题,讲述自己面对当前形势怎么看、立足岗位怎么办;

(3)以“录井铁军风采”为主题,讲述自己所熟悉的先进集体或个人的优秀事迹和受到的精神激励;

(4)以“身边的好人好事”为主题,讲述身边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方面的感人事迹和感想;

(5)其他展现录井职工奋发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积极作为状态的内容。

3.演讲稿件:演讲稿的体裁不限,可以是诗歌、散文等。

4.比赛规则:

(1)脱稿演讲

(2)选手演讲时间不超过5分钟

(3)选手按抽签次序依次上台演讲

(4)比赛采取十分制,现场评分,按照评委的最终平均得分确定选手的成绩。

5.选手奖励: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6. 比赛节点

(1)4月7日前,报送选手名单

(2)4月15日前,第一次辅导(邀请油田作家协会辅导)

(3)4月18日前,第二次辅导(邀请油田演讲朗诵协会辅导)

(4)4月19日前,第一次彩排(邀请油田作家协会辅导)

(5)4月28日前,第二次彩排(邀请油田演讲朗诵协会辅导)

(6)5月4日,决赛

(二)职工征文比赛

1. 征文内容:征文内容不限,可以重点围绕以下五个方面构思作文:

(1)以学习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系列讲话精神为主题,从探索加强党建工作、理论学习等角度出发,撰写调研报告和个人心得体会。

(2)以“做合格党员”为主题,围绕学习党章、党规、党纪谈认识、谈心得。

(3)以“认清形势、主动作为、推动发展”为主题,辩证看待当前形势任务,从推进工作、促进发展的角度出发,畅谈建议与思考,为公司发展献言献策。

(4)以“身边的好人好事”为主题,叙述身边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方面的感人事迹和感想。

(5)以“不忘初心、逐梦前行”为主题,根据自身情况,谈谈个人的工作生活规划、人生理想和追求。

2. 征文数量:

(1)中原项目部、西南项目部等单位至少推荐5篇;

(2)西北项目部、陕北项目部、内蒙项目部、地质研究所、信息中心等单位至少推荐3篇;

(3)其它各单位至少推荐2篇。

3. 征文要求:

(1)根据表达内容选择适宜体裁。

(2)主题突出、观点鲜明,说理透彻、联系实际,内容新颖、文风朴实。

(3)严禁抄袭,字数在3000字以内为宜。

(4)一律WORD文档,A4纸,以公文格式排版,在征文文尾注明作者姓名、单位、联系电话。

4. 评选表彰:所有征文收集整理后,组织评出一、二、三等奖。

(三)职工仿宋字、书法、绘画、摄影作品展

1.作品内容:

(1)仿宋字、书法作品可以围绕歌颂党、歌颂祖国的相关文章节选、党章党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反映当前改革发展形势等内容。也可选择一些古典诗词做为书写内容。

(2)绘画作品可围绕工作、家庭、生活等各个不同侧面为创作内容。

(3)摄影作品以“我的岗位风采”为主题,用照片展示在岗工作时的精彩瞬间,展示公司职工爱岗敬业、辛勤奉献的精神风貌。

2.作品规格:

(1)仿宋字作品规格:A4尺寸纸张,单件作品以1-2幅为宜。

(2)书法作品规格:竖幅不超过6尺,横幅不超过4尺,以斗方、竖式为宜,无需装裱。

(3)绘画作品规格:国画竖幅不超过6尺,横幅不超过4尺,版画、水彩、粉画、漫画不超过整开纸。

(4)摄影作品规格:JPG格式,单幅或组照(每组不超过4幅)。作品须注明:作者姓名、联系电话、拍摄时间、作品名称、作品简介(不超过100字)。

3.作品数量:

(1)仿宋字作品:中原项目部、西北项目部、陕北项目部、西南项目部、内蒙项目部等单位报送数量不少于30件,其他单位报送数量不少于15件。

(2)书法、绘画作品:各单位报送数量不少于3件。

(3)摄影作品:中原项目部、西北项目部、陕北项目部、西南项目部、内蒙项目部、国际录井项目部等单位报送数量不少于20件,其他单位报送数量不少于10件。

4.作品要求:报送作品必须为近期新创作品。

5. 评选表彰:所有作品收集整理后,组织评出一、二、三等奖。

(四)“我们的节日”职工趣味体育活动

1.活动项目:

协力竞走、斗转星移、摸石头过河、自行车慢骑

2.活动规则:

(1)协力竞走

【项目类别】团队计时赛,3人一组,分男子组、女子组、男女混合组三类。

【比赛规则】3名队员站在起点线外协力竞走器上,依次将手搭在前一位队员的腰部上,裁判发令后,3名队员通过配合使协力竞走器在赛道上行进,以各队所用协力竞走器尾部跨过终点线所在垂直平面为计时停止,用时少者名次列前。

【处罚规则】在比赛中,任何一名选手脚离开协力竞走器即为犯规,原地调整好后继续比赛,每违规一次在总时间内额外加5秒。

(2)斗转星移

【项目类别】团队计时赛,4人一组。

【比赛规则】所有人排成一列,每个队员手拿一根球槽,将球连续传动(滚动)到下一个队员的球槽中,并迅速地排到队伍的末端,继续传送前方队员传来的球,直到到达终点,用时少者名次列前。

【处罚规则】在比赛中,球落地在原地调整好后继续比赛,每违规一次在总时间内额外加5秒

(3)摸石头过河

【项目类别】个人计时赛

【比赛规则】每名选手发放三块塑料砖,从起点出发,双脚踩在木块上,用手移动塑料砖向前行进。用时少者名次列前。

【处罚规则】:在比赛中,中途脚掌触地,在原地调整好后继续比赛,每违规一次在总时间内额外加5秒。

(4)自行车慢骑

【项目类别】个人计时赛(选手自备自行车)

【比赛规则】当裁判发出比赛信息后,参赛运动员支撑脚立即离地,在各自行车道内进行,当自行车后轮压在终点线时,比赛结束。用时多者名次列前

【处罚规则】参赛选手在比赛中,脚部落地在原地调整好后继续比赛,每违规一次在总时间内总时间内减去3秒。

3.活动说明

(1)积极组织倒休职工参加比赛,扩大一线职工参与面。每名职工仅限参加一项活动,不顶替他人参加活动。

(2)所有参加活动人员必须保证身体健康,常年坚持锻炼,防止意外情况发生。

(3)根据公司生产实际情况,将适时调整活动方案。

三、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认真组织。本次活动既是丰富职工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更是为青年职工展示才能搭建平台。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鼓励更多的青年职工参与活动。同时,要正确处理好工作与开展活动之间的关系,做到开展活动与生产经营两不误。

2. 精心指导,确保质量。各单位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把具有综合素质全面的选手推荐上来。要认真做好征文活动的征集工作,发掘一批有思想有潜力的青年人才。要树立精品意识,做好初审把关工作,确保上报的仿宋字、书法、绘画、摄影作品既有鲜明特色,又有较强观赏性。

3.把握节点、及时报送。4月7日前,上报职工演讲比赛报名表和职工征文比赛选手报名表(电子版);4月14日前,上报职工趣味体育活动报名表;4月18日前,上报职工仿宋字、书法、绘画、摄影统计表(电子版)和作品实物;4月20日前,上报征文比赛作品(电子稿和打印稿各一份)和统计表(电子版)。

附件:(点击下载)

1.职工演讲比赛报名表

2.职工演讲比赛评分表

3.职工趣味体育活动报名表

4.职工征文比赛选手报名表

5.职工征文作品统计表

6.职工仿宋字、书法、绘画、摄影作品统计表

公司工会 公司团委

篇3:常用公文格式式样

1 信函式格式的使用使公文格式不统一

1.1 形成便函、函、信函三种格式并存局面

“函”是不相隶属机关,平行机关之间相互联系工作、商洽有关问题、处理事务的一种文字工具,在我国被各级各类机关、群团、企事业单位广泛使用。据《辞源》(商务印书馆,1979年修订本)记载,“函”指称书信始于汉代,《三国志·魏书·刘晔传》记载:“(曹操)每有疑事,辄以函问晔,至一夜数十至耳。”不过那时的函主要用于私务。用于公务的函,其前身是封建社会官署衙门之间、平级官员之间相互往来的平行公文,如“关”、“刺”、“移”、“解”、“碟”、“咨”等。1912年11月6日北洋军阀政府颁发的《公文程式条例》中规定:“行政各官署无隶属关系者之往复文书,以公函行之。”1957年国务院秘书厅的《关于公文名称和体式问题的几点意见》出台后,“公函”改称“函”。自此“函”被列为正式文种,并开始在我国被广泛使用。新中国成立后,将“函”列为常用或主要文种。20世纪80年代末起,国内选用“函”文种行文时基本上采用便函和函两种形式;但自新国标出台后,用“函”文种行文时,出现了三种格式并存的局面。

一是“便函”形式。长期以来,在我国各级各类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为方便起见,在介绍、商洽、询问、催办等有关事宜时,往往用一种与书信大体相同的“便函”行文。这类便函格式上只有版头和主体两部分,缺版记部分;两大部分中公文格式的要素往往不完整,而且格式要素标识随意性很大,如:公文印制时使用版头标印有机关全称或简称下有一条红色反线的便笺纸,无发文字号,大多无公文标题,有的虽有公文标题,标题直接为“公函”、“邀请函”、“拜访函”、“约稿函”、“征求意见函”等等。

二是“红头文件”形式,即选用“函”这一公文文种行文时,以正式红头文件格式标印。自1996年5月3日《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1989年3月1日《国家机关公文格式》(GB9704—1988)标准试行后,我国各级党政机关按照统一、规范的要求,普遍采用公文格式标准中规定的公文格式要素来印制公文。每件公文中格式的三大部分(版头、主体、版记)较完整,各要素较齐全,如党的机关公文使用“函”这个法定文种行文时,版头一般都标印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后加括号内标注“函”字,如“××××××(函)”;发文字号三要素之一机关代码中都标识“函”字,如“×委函”、“×委办函”,“×政函”、“×政办函”等。唯一区别的是印制此类公文时,行政机关的公文版头统一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组成。就全国而言,使用“函”文种行文时,公文格式逐步朝着统一、规范的方向迈进。

三是“信函式格式”的形式。1999年底,修订发布了新国标,新国标第11条第1款信函式格式中规定:发文机关名称上边缘距上页边的距离为30mm,推荐用小标宋体字,字号由发文机关酌定;发文机关全称下4mm处为一条武文线(上粗下细),距下页边20mm处为一条文武线(上细下粗),两条线长均为170mm。每行居中排28个字。首页不显示页码。发文机关名称及双线均印红色。发文字号置于武文线下1行版心右边缘顶格标识。发文字号下空1行标识公文标题。如需标识秘密等级或紧急程度,可置于武文线下1行版心左边缘顶格标识。2000年1月1日起,全国各级行政机关大量的公文使用此格式标印,有的党政机关也参照此格式标印公文。自此,国内出现了便函、函、信函三种不同公文格式的版本,原已趋向统一、规范的局面被打破。

1.2 产生的矛盾与问题

1.2.1“文件格式”与“信函式格式”的差异

一是公文格式要素上的差异。表现在构成要素上的不完整性,如:前者的公文版头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文件”二字组成,后者只标识发文机关全称,没有“文件”二字;前者版记部分标注印发机关名称及印发日期,后者版记部分不标识印发机关名称及印发日期。二是版式不同。公文页边与版心尺寸大小不一。前者的上白边为37mm,后者缩小为30mm;前者在发文机关标识下标印一条156mm的红色反线,后者在发文机关全称下4mm处及在距下页边20mm处分别标印上下两条长度为170mm的武文、文武线。三是格式要素标识的位置不一,如:通常行政机关印发的下行文、平行文,发文字号标识在发文机关标识的下方居中位置;印发的上行文,发文字号标注在红色反线的左上方位置,秘密等级、缓急时限依次标注在公文首页发文机关标识的右上角;而信函式格式的发文字号标注在上一条武文线右下方位置,秘密等级、缓急时限则依次标注在上一条武文线的左下方位置。

1.2.2使用同一文种印制公文时出现红头文件格式与信函式格式两种不同的公文格式的矛盾

众所周知,列入《条例》中的公文主要种类共有14种,列入《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的公文主要种类共有13种。两个法规合计共有18种公文种类,其中可在新闻媒体、网页公布和在社会公共场所张贴的公文文种有“公报”、“公告”、“通告”和“会议纪要”及“命令(令)”这5种公文种类外,选用其他12种公文种类(决定、决议、请示、报告、批复、通知、通报、意见、议案、条例、规定、指示)行文时,都按正式的“红头文件”格式标印。而自2000年1月1日,信函式格式出现后,打破了这一格局,加剧了公文格式的混乱现象,出现了许许多多问题。

一是导致了“通知”与“函”不分、“请示”与“函”不分、“批复”与“函”不分、“意见”与“函”不分、“通报”与“函”不分、“报告”与“函”不分、“议案”与“函”不分等,同时也出现了“函代请示”、“函代批复”、“函代通知”、“函代意见”等的现象。二是出现大量使用同一文种而用两种不同公文格式印制公文的情况。全国各级行政机关行文的实际情况显见这一现象。例如:《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要改革2009年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函〔2009〕75号)、《关于2009年5月份税收收入情况的通报》(闽政税函〔2009〕139号)、《关于对需调整有关地区省级人员出访计划的意见》(外外管函〔2009〕129号)、《关于8月1日“摩的”司机集体上访情况的报告》、《关于支持和加强海峡西岸经济区文化建设的批复》(文港澳台函〔2009〕2322号)、《关于提请<中华人民共和国×××法(草案)>的议案》(国函〔2009〕×号)皆用信函式格式来印制,甚至连任免令、嘉奖令亦用信函式格式印制,如:《关于晋升××同志海关副总监关衔的命令》(国函〔2003〕116号)、《关于给×××同志记一等功的命令》(国函〔2006〕35号);这种使用信函式格式来印制公文的做法还波及党的机关,例如:《关于表彰全国机要交通业务质量竞赛“十连冠”优胜单位的通报》(厅函〔2008〕18号)、《关于接待香港惠安同乡总会海西参访团的请示》(闽委统联函〔2009〕52号)等。以上选择“通知”、“通报”、“意见”、“报告”、“批复”、“议案”、“命令”、“请示”文种行文时使用信函式格式印制的公文,与所谓“红头文件”格式印制的公文的版面,差别很大,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公文的严肃性、权威性大打折扣。

2 导致公文格式混乱局面的原因分析

2000年初信函式格式启用以来,导致了公文格式更加混乱、不统一的局面。主要原因如下。

2.1 尚未给“函”一个准确的定位,认识上的误区所致

《办法》第四章第十五条规定:“政府各部门……除以函的形式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审批事项外,一般不得向下一级政府正式行文。”2001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办法>涉及的几个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国办函〔2001〕1号)对“函的形式”作出解释,即“函的形式”是指公文格式中区别于“文件格式”的“信函格式”。以“函的形式”行文应注意选择使用与行文方向一致,与公文内容相符的文种。《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应用指南》一书在解释“信函格式”时指出:“信函式公文格式是针对非普发性公文所采用的一种格式,主要用于答复、解释或说明某种具体事项……这种在眉首只标识发文机关名称而不标识‘文件’二字的‘信函式’公文,用于处理日常事务的平行文或下行文……”国务院公报2008年第5号刊载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精简会议文件改进会风文风的意见》中谈到控制文件规格时,要求“能以函的形式印发的,不以文件形式印发”。纵观上述条文释义,不但对“函的形式”的确切含义没有明示,而且对特定格式的适用范围和具体使用等有关问题未作明确说明,导致了对“函”的形式的理解上产生分歧,产生出“信函”是不是“函”,属不属于“红头文件”范畴;信函是不是正式行文,正式行文与非正式行文如何界定,若是非正式行文,它有无法定效力;具体事务、日常事务如何区分等许多问题和疑问。

一是从行文规则来看,行文时不按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来选用文种,而是按其内容的重要程度和是否普发来确定。

二是从行文方向看,“函的形式”主要用于平行文,有时也用于处理一般具体、日常事务的下行文;而“文件格式”主要用于普发性的下行文以及上行文。

三是从公文内容上看,以“函的形式”行文主要是用于非普发性行文,处理具体事项和日常事务的一般问题;而用“文件格式”行文涉及的都是法规性、政策性事项或者比较重要的事项。孰轻孰重如何区分、辨别。

四是从所用的文种看,“函”是现行党政机关一种常用的公文文种,而“信函”只是法定公文文种的一种载体。将“函”这个在《条例》、《办法》中列入常用或主要的文种游离于法定文种之外,成为非正式公文。正式公文与非正式公文凭什么界定。

五是从使用范围看,用信函式格式行文在各级行政机关和部门党的机关较为普遍,信函式格式区别于文件格式,那么信函是否属“红头文件”范畴。

2.2 以公文的发文字号中的“发文机关代字”来界定公文格式所致

分析国家行政机关的公文格式细则,不难看出,是以“发文机关代字”来区分公文格式要素的,如:“×发”、“×办发”的公文格式是按照“国标”中第5~9条规定的公文格式的要素标识的,而发文字号为“×函”、“×办函”的,则是按“国标”中第11条第1款“信函式格式”这一特定的公文格式来标识公文格式要素的。这种划分的依据是什么、是否合理,都值得商榷。

3 治理公文格式混乱局面的对策建议

全国三大机关(党、政、军)或是七大系统(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军队、法院、检察院)的公文格式,主要有以下7种类型。

一是《条例》、《办法》等规定的公文格式。众所周知,发文机关标识(或称版头)套红标印这是“红头文件”的标志。《条例》、《办法》中规定的公文版式有两种,一种是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组成;另一种是党的机关公文也可由发文机关全称加括弧标注文种组成。

二是“民用标准”(指新国标)与“军用标准”(指《军队机关公文格式》GJB 5100—2005)中共增加的5种特定公文格式,即:“民用标准”中的“信函式格式”、“命令(令)格式”、“会议纪要格式”和“军用标准”中的“印发、转发和批转的公文”、“代拟稿”、“会议纪要”3种特定公文格式。

三是简报式公文格式。如:党的机关印发时“×办通报”,国家行政机关印发的“内部情况通报”,纪委部门印发的“××××通报”。这些亦属“红头文件”范畴。

四是在新闻媒体上,互联网上发布或在社会上公共场所使用特殊纸张印制张贴的公文,如“公报”、“公告”、“通告”。

五是各级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的答复格式。

六是建国以来在我国社会广泛使用的便函格式。

七是分别用4种不同颜色标印的所谓“红头文件”、“绿头文件”、“白头文件”、“黑头文件”,即: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文机关标识用红色大字居中套印的“红头文件”,包括用红色大字套印的“密码电报”报头(电报属文件范畴);2009年1月1日启用的用绿色大字套印的“内部明电”报头的“绿头文件”;还有各级党政机关频繁印发的“白头文件”,以及各级各类机关擅自印发或复制的“黑头文件”。

以上仅从公文的版头或首页版面来看,公文格式的混乱现象就不言而喻。这五花八门的各类公文格式,使“红头文件”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受到严峻挑战,实有治理整顿之必要。

一是要统一。全国各级机关尤其是上级机关要根植一体化理念,要有与时俱进精神,强化统一性意识,不能对全国公文格式多样性视而不见,抱无所谓的态度。要充分认识公文格式的不统一已严重影响了我国各级各类机关制发的“红头文件”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损害了机关的形象。特别要处理好特殊性与统一性的关系。笔者认为,必须在国标修订中作出正确的抉择。一是目前的“民用标准”与“军用标准”并存实不可取,再也不能强调其他机关的特殊性又出现其他国标了,若政出多门,必然混乱局面依旧。二是各类机关制定了《条例》、《办法》、《规定》中关于公文格式的要素必须统一服从于“国标”,不能从某个机关局部需要来考虑问题,应该有全国一盘棋的意识。三是作为国标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尤其是公文格式国家标准。以往的《国家机关公文格式》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名称都不合适,前者局限在机关,后者更局限在行政机关。国标的名称应为《国家公文格式》为宜,它能涵盖全国范围,即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同时,鉴于目前全国各类机关电报格式也不统一的现状,笔者认为,亦很有必要制定出台电报格式国家标准。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7篇)常用公文格式式样材料合集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70369.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