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建设工作推进会上的汇报材料
农业现代化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石,也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根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指引下,我们始终以农业现代化建设为核心任务,积极践行、锐意创新,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
我市已基本完成农业机械化改造,目前,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较去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同时,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已有85%的村庄接入了高速互联网,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我们通过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使得农作物平均产量提高了20%,农民人均收入较去年增长了12%,达到23000元。
。现将我市农业现代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成效
(一)夯实现代设施布局,筑牢农业发展基石
“欲事立,必先利其器。”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我们持续加大投入,致力于完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强化农田水利工程。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化灌溉排水系统,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目前,全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0万亩,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固安全。二是完善农村道路网络。深入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提升交通便利性,为农产品运输和农民出行提供更佳条件。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5000公里,实现村村通硬化路的目标。三是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鼓励农户使用先进农业设备。目前,全市主要农作物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82%,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高。
(二)推进科技革新,为农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繁荣的不竭动能。”在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进程中,科技创新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是强化农业科技研发。我们加大对农业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深入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现已在种业革新、农业信息化、生态农业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二是普及农业新技术。积极推广优良品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新技术,显著提升农业生产效益。目前,全市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已达90%,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提升至85%。三是加快农业信息化进程。全面推进“互联网+农业”战略,建立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农民提供便捷的技术、市场信息、政策规定等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农业信息化覆盖率已达到88%,实现了农民足不出户享受信息服务的目标。
(三)因地制宜兴特色,提升农业现代化新境界
“立足优势,发展特色农业。”我市充分发挥本地资源禀赋,以发展特色农业为切入点,推动农业现代化升级。一是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加强对本地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培育和宣传力度,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目前,我市已成功孵化出“绿源”牌有机大米、“金乡”鲜果等多个特色农产品品牌,产品畅销海内外。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主体,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目前,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达15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增至300家,家庭农场达到200家,有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三是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充分挖掘并利用农村自然风光、田园景观、民俗文化等资源,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如今,全市已打造出“田园牧歌”等特色旅游景点,年游客接待量达到1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亿元。
(四)厚植生态根基,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
始终秉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是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严控农药、化肥、农膜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和生物有机肥,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目前,全市农药、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农膜回收率已达到85%。二是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和厕所改造,明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截至目前,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90%,生活污水处理率提升至80%,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5%。三是发展生态农业。积极推广生态养殖、循环农业等生态农业模式,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融合。目前,全市已建立了“绿色田园”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等多个生态农业典范,显著提升了农业发展的绿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