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夏耘,春华秋实。盛夏悄然落幕,浅秋缓缓登台,为扎实做好2024—2025学年度秋季学期各项工作,推动学校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学校五年发展规划中的年度工作目标,结合校情制定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教体局2024年工作目标的指引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转变观念、守正创新、攻坚克难、守住底线,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认真贯彻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办学方向,坚持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教师的专业成长铺路,实施魅力教育的办学理念。坚持“党建引领、安全为先,理念更新、质量提升,管理规范、注重人文,魅力教育、文化贯穿”的指导思想,核心就是四句话:抓党建,保安全,提质量,促发展。坚持创建山东省品牌名校,打造“三名”工程,培育“三高”学子,培养“四有”名师,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宗旨,实施魅力教育,做最好的自己,让每一个生命在教育中绽放光彩,使X中学日趋成为学生向往、教师幸福、人民满意的初中品牌学校,为实现学校精细化、规范化、民主化、和谐化管理而不懈努力。
二、工作目标
4、加强党内监督和作风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覆盖到每名党员,进而辐射到每位教师,不断加强警示教育,抓好党性教育和理论学习,及时提醒全体教职员工不要触碰违规违纪红线。
7、积极推进少先队建设,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组建少先队辅导员团队,制定少先队辅导员量化考核办法,充分发挥少先队的思想引领作用。
14、利用班会课深入开展校园安全、卫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确保师生健康与安全。
15、加强教师的考勤管理和督导,严格门禁管理,严禁教师随意外出,严格请假手续。
16、进一步加大对学校工作的宣传力度,利用好聊城日报、电视新媒体、学校公众号积极推送学校的工作动态。
17、加强档案管理工作,做好各类档案的收集、留存和归档工作。
三、育人三路径
学校育人新路径:
路径一:打造以魅力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以文化人。通过生动有趣的校园环境,营造出浓浓的“魅力教育”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激发孩子们心中的激情和愿望,进而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凸现‘魅力教育’,彰显特色”的原则,逐步形成“一路四园一空间,一室六廊两经典”整体校园文化和环境育人格局。
路径二:实施立体化德育,着力塑造德育特色管理品牌,以德润身,立德树人,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德育工作以“原样交接”制度是重要抓手,学校德育工作循着立德树人、德育创新的原则,更加注重时代感、针对性和实效性,所以我们在做好原样交接的同时,抓好学生的励志教育、人生规划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系列主题教育和灵活多样的德育活动,逐步形成立体式德育育人方式。
路径三:探索形成“6+2+3”多元化课程设置和个性化育人方式,打造教学协作共同体和学习合作共同体,因材施教,让学生找到自己的知识最近发展区和适合自己成长的舞台及路径。
四、“6+2+3”多元课程设置和多元化育人实施方案
1、指导思想: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推动育人方式变革,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找到适合学校实际的个性化育人的路径,学校必须通过自我诊断,找出存在的问题,探索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育人方式,形成适合学校实际的个性化育人路径。
2、实施办法:
(1)“6”:(40分钟标准课时,每天6节)通过构建教学协作共同体和学习合作共同体的方式,主要安排国家课程中的必修课程和必选课程,培养目标重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打好共同的基础。在行政班内组建学生的学习合作共同体,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分层次教学。
每天1--6节课,严格按照2022年新课程标准规定的课时安排开设相应课程。
老师对课程进行单元整合,在“6”中完成国家课程的讲授。
(2)“2”:(40分钟长课时,每天下午2节)主要安排学科拓展类校本选修课程和综合活动类校本选修课程。学科拓展类校本课程培养目标重在发展学生个性,使学生学有所长;综合活动类校本选修课程,按照社团、兴趣小组、学生特长方向(音乐、体育、美术及信息等)或其他的组织形式进行活动。这一部分课程的主要目标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智能特点、不同的发展方向,提供适宜学生的课程,最大限度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实现学生的分类培养。
①科技创新班:每级部选总人数15%左右科技创新能力强的学生进行学科拓展课程,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②个性发展班:每级部选50-100名基础相对较弱、习惯相对较差的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根据学生兴趣和特长方向,按照社团、兴趣小组等形式组织活动。
③固本强基班:级部其他学生需要强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在班内由任课老师对当天所学进行指导,争取实现巩固提高。
任课教师需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进行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和辅导,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3)“3”:(40分钟长课时,每天晚自修3节)安排学生自主发展和自我提升,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整体规划,帮助学生制定自主学习任务清单,形成发展规划和提升计划。
五、具体工作
(一)党建工作
1、加强党员教育管理
1)组织党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XX大精神,通过专题讲座、集中学习、个人自学等方式,确保党员学深悟透。
2)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按时上好党课。
制定详细的“三会一课”计划,明确会议和党课的主题、时间和内容;加强对“三会一课”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制度执行到位。
3)加强党员党性修养教育,通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观看警示教育片等形式,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和纪律意识。
每学期组织党员参观一次红色教育基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定期组织党员观看警示教育片,开展廉政教育活动。
2、推进党组织规范化建设
1)完善党组织机构设置,选优配强支部班
2)加强党组织阵地建设,按照有场所、有设施、有标志、有党旗、有书报、有制度的“六有”标准,建设规范化的党员活动室。
3)规范党组织工作流程,建立健全党建工作制度,加强对党建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修订完善党组织议事规则、党员发展工作制度、党费收缴使用管理制度等。
3、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组织教师学习职业道德
2)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社会实践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每月确定一个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利用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开展国旗下讲话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促进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深度融合
1)开展党员示范课活动,
2)建立党员联系班级制度,每名党员联系一个班级,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和学生思想工作。党员定期与联系班级的学生进行谈心谈话,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党员参与联系班级的主题班会和家长会,协助班主任解决班级管理中的问题。
3)开展党建课题研究,探索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融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二)教育科研工作
本学期从2024年9月2日起至2025年1月15日止,共20周,除去节假日和考试,实际授课时间大约为18周左右。期中考试时间为第10周(2024年11月7、8日),期末考试时间为第20周(2025年1月13、14日),第一次学情调研时间为第5周(2024年9月29、30日),第二次学情调研时间为第14周(2024年12月5、6日)。
1、名师培养
继续发挥X中学现有名师的引领带动作用,在继续发展原
1)开展“魅力大讲堂”活动。邀请王敏勤等全国知名专家来我校开展讲座和指导,明晰新课标、新教材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方向,以便在名师的带动下探索X中学“6+2+3”教学模式的有效路径。
2)加强名师工作室的建设。要求各个工作室学期初指定计划和方案,教科处督促落实。在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出示示范课或讲座,引领教师成长。结合学校实际和模式特点,每个工作室申报一项校级课题,并就此展开研究,积累研究过程资料。至少开展一次读书交流会,开展一次同课异构或者示范课活动。负责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
2、青年教师培养
我校规模逐渐扩大,融入不少年轻教师,加强“青蓝工程”建设迫在眉睫。
1)开学第二周举行青年教师“拜师仪式”,实行“师傅终身制”。要求青年教师听一节老教师的课上一节课,级部统一管理,周常规检查时,要检查新入职教师的听课记录。老教师做好指导,尤其是名师工作室的教师。老教师指导成绩纳入考核。
2)实行“青年教师课堂验收制度”。期中期末考试前各组织一次青年教师赛课。评委为名师工作室成员。
3)本学期组织两次青年教师论坛,由教务处和初一年级部共同组织。
3、课堂教学研究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X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63073.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