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测每日5题(2024年8月28日)
1.(言语)多样性方言文化生态保护和研究之不易的原因之一在于语言生活领域之外的变化。以当前的方言文化现象为例,许多地区人口大量流出,相应的方言文化也慢慢失去了存在的要素条件和依存环境,这种情形带有普遍性。说到底,不管是方言,还是文化,________________。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大量人口跨国流动、跨区域流动,如此一来,“归园田居”“渔樵耕读”“晴耕雨读”或会成为过去而非现在,成为诗境而非实境,语言文化里的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的“隔”与“不隔”之别或会增多。面对城市化进程加速等社会现实多样性方言文化生态的保护迫在眉睫。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都是与特定的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密切相连的
B.总是需要一定的人口作为认同并使用它们的主体
C.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外界环境不停变化的被动适应
D.均需要特定的时间、空间作为它们存在的条件
答案:B
解析:
横线出现在文段中间,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文段开头介绍多样性方言文化生态保护和研究之不易的原因之一在于语言生活领域之外的变化,并以当前的方言文化现象为例,说明人口大量流出,相应的方言文化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和环境。后文通过“然而”转折指出当前人口流动对方言文化的冲击,故横线处应体现人口对于方言文化的重要性,对应B项。
A项,仅能体现环境的影响,而文段前后均侧重的是人口流动的影响,排除;
C项,“对外界环境不停变化的被动适应”与上下文话题不一致,排除;
D项,无法体现人口流动对方言文化的影响,排除。
2.(言语)网格化管理的前提是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确保信息畅通和即时共享。然而,由于层级桎梏和利益冲突,网格之间横向和纵向的信息交换都处于相对隔离的状态,缺乏有效的连接和互动。比如,网格信息平台与政府信息平台无法实现精准实时对接,各个职能部门的信息系统也不能实现完全信息交换,这就导致网格化管理在实践中总是反应迟钝、沟通不畅,无法高效地处理基层治理难题。在重心下移、资源下沉的大背景下,大量治理要素(主体、关系、资源等)在基层集结,信息壁垒的存在使得网格化管理难以对各种要素实现有效整合,进一步降低了网格的治理能力。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解释基层网格化管理难以发挥效用的原因
B.基层网格治理能力的发挥受制于信息壁垒
C.职能部门的信息系统需尽快实现信息交换
D.网格与政府信息平台应努力实现精准对接
答案:B
解析:
文段首句指出网格化管理的前提是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确保信息畅通、即时共享,随后通过“然而”转折指出问题,即网格之间缺乏有效的连接和互动,接着通过“比如”对此进行举例论证,进一步体现了网格信息不畅通的问题,尾句进行总结,指出信息壁垒的存在使得网格化管理难以对各种要素实现有效整合,进一步降低了网格的治理能力,故文段意在指出信息不畅通对网格化管理的阻碍,对应B项。
A项,“难以发挥效用的原因”即信息不畅通问题表述不明确,排除;
C项,缺少文段主题词“网格”,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