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X乡X村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

2024-08-19 07:03:52 333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关于X乡X村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

近期,县委办公室调研组以入户走访、座谈交流、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村情实际,较为全面掌握了X乡X村基本情况及发展重点。基于与村两委班子深度商讨,结合乡村振兴工作实际,思考X村乘势发展的可行路径,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村情现状

X村位于县城与X乡结合部,X与X国道交叉口东,距县城X公里,距乡政府X公里,交通便利,位置优越。全村有X个村民小组,X户X人,耕地面积X亩。2023年度成功创建“四星”党支部。

据村史所载,X村已有X余年历史。明朝时X河大石桥一带水面宽阔、土地肥沃。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X家男子择优势地形于大石桥南旁居住,后迁移南高地(现址),故称X家桥村,后称X村。杨家居于此百年左右,招常姓男子为婿,两姓共存,因此有“常杨一家”之称。

X村历史悠久,钟灵毓秀。清光绪年间,有文武秀才,文秀才办私塾,不收学费,号称“学屋”;武秀才自幼习武,曾参加平息地方乱事。当代以来,更是有高级工程师、高校教授、省级劳模、团级军官、县处级以上干部共计二十余人。

(一)人口现状

X村共有户籍人口X人,主要姓氏为X、X两姓,占比分别为约45%、30%。常住人口约400人,以年长者及妇孺居多,其中在村集体务工30人。300余人外出务工,主要流入地为X、X,少部分在X附近城市。2023年全村死亡6人,新生儿7人;2024年上半年新生儿3人。

(二)基础设施现状

自上世纪末,X村进行庄基规划,东西方向主街宽12米,南北方向主街宽10米,其他胡同宽4米。主街两侧有绿化带共计1200米,主街及各胡同均铺设下水管道。村庄规整有序,每户360平方。村内基础设施较完备,2015年建设休闲公园1座,约3亩,有广场、健身器材、村史名人展示栏等。村内卫生保洁由乡政府统一负责。村内有小型超市1家,卫生室1家,无幼儿园、无小学,适龄儿童一般在就近的县实验幼儿园、X幼儿园、X路小学上学,分别距村4公里、3公里、4公里。村内无快递点,村民快递收发在城东各快递点,距村约3公里。

(三)产业现状

X村产业以种植业和加工业为主。

1.种植业。全村耕地面积1050亩,其中高标准农田230亩,人均耕地面积1.3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少部分种植经济作物,如红薯、西瓜、药材等。

2.加工业。现有集体所有箱包厂1个,解决工作岗位30个,贡献集体收入3万元/年。红薯粉条加工作坊1家,为个体经营,生产旺季用工20余人。

(四)组织建设

X村党支部现有党员51人,党员平均年龄为53.5岁。从年龄看,20—30岁党员3名,31—40岁党员14名,41—50岁党员7名,51—60岁党员10名,61岁以上党员17名,年龄最大党员92岁。从性别看,男性党员38名,女性党员13名。从学历看,大专及以上学历党员12名,大专以下学历党员39名。

村两委班子于2021年完成换届,共4人,大专及以上学历1人。

二、经验做法

(一)村庄规划

X村坚定不移开展庄基规划,长期以来,村两委班子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挨家挨户讲解方案,在统一思想形成合力背景下,党员带头、发动群众,全面清理私搭乱建、乱堆乱放,整治残垣断壁,对接设计团队,推动现代化宜居农房建设。村中间的大水坑变成了平坦长街,影响生产出行的曲折小道变成了雅致环村路,你争我抢的屋檐墙角变成了一条条“三尺巷”,通燃气、铺管道、植绿化、修公园,一个城边小村俨然蝶变成了生态宜居的康养村落。

(二)基层治理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关于X乡X村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58618.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