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进入快车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发挥着民生保障安全网、收入分配调节器、经济运行减震器的作用,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目前,我国以社会保险为主体,包括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制度在内,功能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全国13.6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0.5亿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社会保障理论创新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保障工作作出的一系列开创性、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重要论断,深刻领会其中蕴含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并作为做好新时代社会保障工作的根本遵循和强大动力,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一、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目标在于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对本国公民在生命周期中面临不同风险时提供经济上的保障,从而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促进社会公平和人民福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保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特别注重公平正义,切实关注民生福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我们既要尽力而为、不遗余力,又要量力而行、不寅吃卯粮,把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关经济和财力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之上。如何处理好社会保障的公平与效率问题,是贯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保障的重要论述的一条主线。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核心任务和本质要求。完善新时代社会保障体系,必须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发展银发经济,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确保社会保障体系能够为全体人民提供可靠、充分的保障。通过多种措施和政策,推动高质量发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之初,我们鼓励各地大胆创新、不断探索。现在,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坚持国家顶层设计,做到全国一盘棋。要增强制度的刚性约束,加强对制度运行的管理监督。各地区务必树立大局意识,严肃落实制度改革要求,不得违规出台地方‘小政策’。可以允许一定时期内存在区域间社会保障水平上的差异,但不能动摇统一制度的目标,不能自行其是、搞变通。”社会保障作为一项基本制度保障,必须保持制度的统一性。因此,社会保障不仅仅是民生工程,更是治国安邦的基础性工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致力于构建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这对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党课:深学细悟重要论述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58613.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