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报:闪闪“红星”耀征程
1933年9月3日出版的《红星》报(第五期),邓小平任主编后重新开始编号
中央苏区时期,各级党组织、苏维埃政府和红军部队以及群众团体,对新闻宣传工作十分重视,尽管条件非常艰苦,仍因陋就简创办和发行了160余种报纸刊物。其中,由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出版的《红星》报,宛如一颗闪闪的“红星”,照亮了红军将士砥砺前行的伟大征程。在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珍藏着一份1933年9月3日出版的《红星》报(第五期),为国家一级文物。
《红星》报是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机关报,1931年12月11日在红都瑞金由中革军委总政治部(1932年1月改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创办,其宗旨是:加强红军里的一切政治工作,提高红军的政治水平线、文化水平线,实现中国共产党苏区代表大会的决议,完成使红军成为铁军的任务。《红星》报创刊初期定为5日刊,实际不定期,一般为4开4版,有时6到8版,由中革军委印刷所铅印出版。1934年3月4日第31期起,改为32开油印期刊。
1933年6月下旬,在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的举荐下,邓小平被调到红军总政治部任秘书长兼《红星》报主编。邓小平是办报能手,早年他曾在法国巴黎协助周恩来编辑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机关刊物《赤光》,在撰稿的同时还负责刊物的编辑、刻板和油印,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油印博士”;任瑞金县委书记后,又领导创办了《瑞金红旗》。在担任《红星》报主编后,他重操旧业,得心应手,决心要把《红星》报办好,让它成为传播党的思想和文化知识的一个主阵地,更好地为红军、为革命战争服务。他将《红星》报恢复为4开版铅印报纸,并重新开始编号。邓小平主编的《红星》报到1934年10月止在中央苏区共出66期。从1931年12月创刊到1934年10月,前后共出124期,发行量达1.7万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