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测每日5题(2024年6月29日)
1.(言语)数字技术的普遍应用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文学史、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带来了全新命题。比如,“数智时代”的文学应何去何从?如何面对数字化带来的海量文本?人工智能创作可否视为新的文类?数字人文方法能否有效应对文学研究的新任务?凡此种种,都已溢出原有的学科经验范围,亟须得到新的回答。如果说本世纪初研究者对上述问题仍不乏犹疑甚至拒斥的话,那么随着“新文科”对科技和人文交叉融合的积极探索与正面演示,越来越多研究者意识到文学与科技的汇通已经成为时代课题,并逐渐接纳了上述问题。由此,学科论域得到了新的拓展。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科技的进步让学科研究有自身领域以外的新思考
B.数字时代背景下文学领域的新问题亟须得到回答
C.科技与人文的深度融合刷新了文学研究学科讨论领域
D.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发展推动文学研究迈入新时代
答案:C
解析:
文段开篇指出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文学史、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带来了全新命题,并举例指出一些新的问题需要得到新的答案,而后指出如今越来越多研究者意识到文学与科技的汇通已经成为时代课题,尾句通过“由此”进行总结,指出科技与人文的融合让文学的学科论域得到拓展。故文段为分总结构,重点论述科技与人文的融合拓展了文学研究的讨论领域,对应C项。
A项错误,文段重点讨论“文学研究”的话题,“学科研究”范围扩大。
B项错误,“新问题亟需得到回答”对应文段举例部分的内容,非重点。
D项错误,“新时代”表述不明确,且未能体现出文学研究的讨论领域得到了拓展。
2.(言语)美好生活不是社会发展自然演化出来的,而是创造出来的。既然是创造,就离不开主、客观条件。在特定历史阶段,客观条件是既定的,美好生活的创造主要取决于人。__________。生活的质量和水平就来自人的发展水平,即各方面素质、能力的发展水平。真正的幸福美好与人的全面发展是内在一致的。尤其是伴随现代化的深入发展,美好生活越来越突出精神文化内涵,这就对人们精神文化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只有不断提升素质、能力水平,才能达至美好生活。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美好生活的创造最重要的是遵循人的发展逻辑
B.人世间的美好生活需要靠人的辛勤劳动来创造C.想要创造美好生活必须提高人们的素质和能力
D.人们素质的不断提高又会促进社会的不断变革
答案:C
解析:
横线出现在文段中间,需考虑与前后文的衔接。
横线前介绍美好生活是创造出来的,接着说明美好生活的创造主要取决于人。横线后说明生活的质量和水平来自人各方面的素质、能力的发展水平。
故横线处应衔接上下文,体现美好生活与人的素质、能力之间的关系,对应C项。
A项错误,横线前后并未论述“遵循人的发展逻辑”。
B项错误,“人的辛勤劳动”与后文“提升人的素质与能力”的话题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