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言材料:以案为鉴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

2024-07-01 16:10:16 121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发言材料:以案为鉴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

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直接反映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是领导干部履职尽责、干事创业的思想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围绕“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等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思想、见行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党员、干部是党的执政骨干,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思想、见行动,首先要有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总体看,当前广大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和精神状态是好的,但也有少数人在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上存在偏差落差甚至扭曲异化,既让个人付出惨重代价,也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灾难损失。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化以案为鉴,解决好为谁用权、怎样用权这个关键,以正确的权力观保证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从而更好地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

一、处理好党性与个性的关系,始终做到心中有党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讲党性并非否定个性,党员身份决定了其个性必须服从党性。从近年查处案件情况看,很多人都是行业领域的技术骨干、“学者型”“专家型”人才,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恃才傲物、行事张扬,热衷搞“自我设计”,醉心“标新立异”,给地方和部门发展带来灾难性后果和风险隐患。

加强党性修养是安身立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有坚强党性才有正确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毛泽东曾说,党员有两种个性,即“创造性的个性”和“破坏性的个性”。讲党性不是不要讲个性,而是要在正确张扬个性的同时更好彰显党性。错位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根子在于背离党性、沾染了私心杂念,让“破坏性的个性”占了上风。党性修养需要在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中检视、砥砺和提高,不断发挥“创造性的个性”,沉下心来抓发展、惠民生、保稳定,努力干出一番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实实在在的业绩。

二、处理好显绩与潜绩的关系,始终做到心中有民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发言材料:以案为鉴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49469.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