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强化四种思维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06-27 17:40:34 333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党课:强化四种思维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同志们: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就新质生产力做了系统阐述,阐明其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明确“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方法论,进一步指明发展新质生产力前进的方向和路径。

一、深刻理解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

各地资源禀赋和发展水平千差万别,发展重点难点不尽相同,不能简单套用单一发展模式。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彰显了对我国国情的深刻把握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务实态度。对其科学内涵,我们必须深入理解、全面掌握。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现了“立和破”的统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应在“立”和“破”上把握好先后顺序,兼顾当前与长远,先立后破,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对传统产业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要用全面、辩证、发展的眼光观察和理解。传统产业不等于落后产业,一方面,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座,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支撑;另一方面,当传统产业通过升级改造注入创新力量,也能焕发新的活力。我们应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或有序退出和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之间找到平衡点,促进产业整体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现了“近和远”的统筹。新质生产力是历史的、动态的、相对的概念,在不同历史阶段,生产力发展依赖的技术支撑不同,“新质”的科学内涵和理论外延是不断深化和拓展的。我们要把握好这一规律,短期看,要科学研判发展的痛点堵点,聚焦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产业领域,实现更高水平、更高效率的发展;长期看,基于未来的不确定性,要根据时势变化,持续更新规划蓝图和重点方向,做到与时俱进。因此,要坚持稳中求进,保持战略定力和冷静头脑,不能“跟风”式一哄而上地布局热门产业,避免出现“什么热门就投什么”等现象,清醒选择适合本地区实际的发展方向。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现了“量和质”的统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要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不同地区发展阶段不同,新质生产力发展呈现不同的区域特征,应分类实施、各有侧重,真正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基础较好的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应聚焦科技创新,推动生产方式革新、生产效率提升、产业创新发展,避免单纯规模扩张导致资源浪费。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地区,应积极承接优质产业转移,加快提升劳动者素质,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新质生产力的突破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二、深入挖掘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地区禀赋条件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党课:强化四种思维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48841.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