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稿与精神——在“文稿夜话半月坛”活动中与笔杆子们谈写作

2024-06-11 10:40:07 122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文稿与精神——在“文稿夜话•半月坛”活动中与笔杆子们谈写作

文稿与精神

——文稿夜话·半月坛活动中与笔杆子们谈写作

成文

应邀参加政研室举办的这次活动,我感到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

无论写材料还是作讲座,第一步往往是定主题。为避免与之前的主讲者撞题,来之前我专门作了了解。听说前四讲的主题分别是《文稿与人生》《文稿与为人》《文稿与发展》《文稿与文缘》,从统一包装和内容有别两方面考虑,经过一番琢磨,我定下了《文稿与精神》这个主题。今天,主要想围绕五句话谈一谈我的文稿精神论,与各位写友、文友作个交流。

第一句话:文稿之中有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

文稿是一种精神产品。我们常说观点立文,但精神立文这个观点同样立得住。在我看来,精神立文是最高端、最深层次的观点立文,这样的境界很不容易达到,但只要做到了,文稿的立意会更加高远,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会更强。在文稿写作中,观点立文是基本要求、普遍要求,精神立文是至高追求。要想成为高端写手、大笔杆子,成为塔尖上的写作人才,我们就必须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北宋·苏轼《思治论》),向着精神立文奋勇前行。为了充分证明这个观点,下面我举几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一个经典桥段——

哈佛大学,教室里,一位教授正在给学生介绍俄国文学。让学生们感到意外的是,开讲之前教授先把窗帘统统拉上,还关了灯,整个教室漆黑一片。

这时候,教授摸黑点燃了一支蜡烛,对学生们说:这是普希金。紧接着,教授又点起一支蜡烛,对学生们说:这是果戈理。随后,教授打开灯,对学生们说:这是契诃夫。说到这儿,教授猛地拉开窗帘,让阳光洒满教室,然后对学生们说:这是托尔斯泰。

然而故事并没有结束。教授重新拉上窗帘、关上了灯,在黑暗中只留下一道微弱的烛光,然后对学生们说:这是索尔仁尼琴。

普希金、果戈理、契诃夫、托尔斯泰、索尔仁尼琴,都是俄国文学史上的巨擘。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年代,创造了不同的作品,有的如太阳一样闪耀于文坛、照亮了一个时代,有的如烛火一般温润着心灵、在黑暗中点燃希望,无论发出的光是强还是弱,都做到了精神立文,发挥了精神引领的作用。

第二个例子,出自正在热播的大型纪录片《何以中国》的解说词。这部片子,是中央宣传部记录中国传播工程支持项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十四五纪录片重点选题。我从解说词中摘录了这么三段话——

从长安出发时,车马辚辚百余人。回程路上,只有两人。一十三年间,有利益相诱,有武力相胁,温柔乡,囹圄境,却从未丢失身为汉使的旌节,从未磨灭此行的初心。

传说仓颉造出文字之时,天雨粟,鬼夜哭,天地间同为这亘古未有的创造而震撼。文字之于古人,如劈入混沌世界的雷电,警醒并照亮了蛰伏的文明。自此以后,人类拥有了能够世代累积和叠加的智慧与情怀,万物灵长之文明永难磨灭。

站在江河入海的时代,回顾奔涌的历史长流,是蹈海踏浪而来的文明记忆。曾有人在黑夜里,擎起天地间的第一簇火种。曾有人在漫天星斗下,隔着山川湖海遥望。人聚成邑,邑聚为国。曾有古国在大江大河间初铸辉煌,自九州之中酿就四方众望、人民所向的风潮。经夏商周而立秦汉,生长在世界东方的古代中国文明,跋涉数千年岁月而来,穿梭在生死枯荣的古文明之林间,历风尘霜雪而初心未改,蹈蹚出一条不同于其他文明体的发展道路,创造出灿烂盛大的中华文明。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看到、听到这些极具人文底蕴的话语,每个人的感受可能有所不同,但我相信都能从中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感受到中国精神带来的生生不息的力量。

第三个例子,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两段讲话——

爱人利物之谓仁。疫情无情人有情。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不会再来。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面前,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我们也能够做到不惜一切代价,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果断关闭离汉离鄂通道,实施史无前例的严格管控。作出这一决策,需要巨大的政治勇气,需要果敢的历史担当。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从出生仅30多个小时的婴儿到100多岁的老人,从在华外国留学生到来华外国人员,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全力护佑,人的生命、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得到悉心呵护。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理念的最好诠释!这是中华文明人命关天的道德观念的最好体现!这也是中国人民敬仰生命的人文精神的最好印证!

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数百万扶贫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将最美的年华无私奉献给了脱贫事业,涌现出许多感人肺腑的先进事迹。35年坚守太行山的新愚公李保国,献身教育扶贫、点燃大山女孩希望的张桂梅,用实干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誓言的黄大发,回乡奉献、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黄文秀,扎根脱贫一线、鞠躬尽瘁的黄诗燕等同志,以及这次受到表彰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他们有的说:脱贫攻坚路上有千千万万的人,我真的就是其中一个小小的石子。其实走到最后,走到今天,虽然有苦,还是甜多。有的说:不为钱来,不为利往,农民才能信你,才能听你。有的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真正来地里面写,那才叫真本事。

这两段话,分别生动诠释了伟大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读来感人至深、催人奋进。这两种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总书记两个重要讲话的灵魂所在。

最后一个例子,是去年12月我在NN关工委成立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片段——

这里我要特别说明一下,老而不伏这个词出自我的创造,源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句古诗词,很多同志都十分熟悉。老骥,就是老马;伏枥,就是趴在马槽边。这句话比喻一个人虽然老了,但仍有驰骋千里的雄心壮志,说得通俗点,就是人老心不老。然而,我们关工委的老同志,特别是今天在座的老同志,从工作岗位、领导岗位退下来之后,并没有伏枥,没有趴着歇着,而是革命意志不衰、工作热情不减,继续奔忙在校园内外、活跃在城乡社区,充分发挥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宣讲红色故事,倡导文明新风,传播法律知识,关爱困境儿童,推进校外教育辅导,帮助培训民办学校教师,以党的优良作风熏陶感染青少年,以长者的慈爱之心温暖帮助青少年,所以我说是老而不伏。在这些老同志身上,我们看到了对党和国家事业尽心竭力、无限忠诚的高尚品格,看到了为下一代健康成长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博大情怀。

30年来,在我市关心下一代事业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先进典型。在他们当中,有为了下一代健康成长、倾注了24年心血,誓言宁愿累着死,也不闲着生××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同志;有始终心系关工事业、情牵困境儿童的××区关工委原常务副主任、现城区五老志愿者×××同志;还有一直奔忙在带领青年创业、带动团队创新的双带路上,培训逾15万人次的××职业培训学校校长××同志,等等。他们的感人事迹,生动诠释了忠诚敬业、关爱后代、务实创新、无私奉献的五老精神,也给我们这些后来人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经验和精神财富。

说实话,我非常乐意甚至可以说是喜欢参加关工委的会议和活动。为什么?首先是因为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尊老爱老、敬老为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主要的,是因为我已年过半百,到了这个年纪,经历的事情多了,很多事情也就看得淡了,不能说心如止水、波澜不惊,但确实不再像年轻的时候那么容易受感动。然而,每次来到五老中间,看到你们银发生辉的形象、不输年轻人的干劲,我总是感动不已。你们做的事、发的光、发的热,确实具有让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的满满正能量。

我的这篇讲话稿,是精神立文的一次成功实践,会场效果非常好,多次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出席会议的上级领导当场给予充分肯定。

上面四个例子,所涉及的内容从国外到国内、从远古到现在,所涉及的文稿从文学作品到新闻作品、领导讲话,从不同维度生动诠释了文稿之中有精神

那么,文稿之中到底有什么精神呢?2021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其中有这么一段:

立文之道,惟字与义。文艺只有向上向善才能成为时代的号角。止于至善,方能臻于至美。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发扬中国文艺追求向上向善的优良传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把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东西表现出来,倡导健康文化风尚,摒弃畸形审美倾向,用思想深刻、清新质朴、刚健有力的优秀作品滋养人民的审美观价值观,使人民在精神生活上更加充盈起来。这个讲话,讲的是我国文艺繁荣发展大计。在我看来,文脉相通,机关文稿也好,文艺作品也罢,一笔写不出两个字,很多方面是一脉相传、一脉相通的。如果说以文化人是文艺工作者的根本职责,是文艺作品的核心价值,那么,公文呢?我们机关的文字工作者呢?当然是以文辅政。

以文辅政,同样需要秉持立文之道,惟字与义,而且标准应当更高。从一定意义上说,文艺创作的立文,立的是一家之文,文章立不立得住,主要靠读者评判,而我们撰写机关文稿,立的是公家之文,文章立不立得住,主要靠实践评判;文艺创作的立文,是在宣传大义、弘扬大义,而我们撰写机关文稿,是在践行大义、推行大义;文艺创作的立文,字字皆为心血,而我们撰写机关文稿,字字关乎道义;文艺创作的立文,主要靠思想站立,而我们撰写机关文稿,主要靠谋略(核心是战略和策略)站立……把握这样一些区别和联系,对于学好公文、写好文稿,无疑是有帮助的。

具体到操作上,我们该如何把这个字贯穿落实到机关文稿写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呢?我觉得,关键在于以下三点:

第一,内心谨守于义。所谓事欲立,须是心立(宋·张载《经学理窟》)。作为机关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做事行文,理应没有任何私心杂念,只有公心大义。铁肩担道义,方能辣手著文章。一旦心里有了这样那样的小九九,写材料的时候底气必定不足。笔头硬不起来,材料自然也立不起来。

第二,意旨必发于义。写文章,意犹帅也(清·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内编》)。我们要让意旨这个主帅,以一种义不辞难、义不逃责的凛然大义来统领每一篇文稿、每一段文字,犹如一支支正义之师、仁义之师,所行所到之处,无不救民于水火”“解民于倒悬(《孟子》)。

第三,策略须行于义。毛泽东同志说过: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同样,这二者也是公文的生命。公文的生命力强不强,关键就在于策略管不管用、可不可行。在我看来,党中央大力倡导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新发展理念、正确政绩观,都是新时代的大义。只要我们完整准确全面地加以理解,始终秉持这样的理念观念去制定政策和策略,制定出来的一定是合民意、惠民生的好政策,立得住、行得通的好策略。

公文是治理国家、推行政务的工具。作为机关干部,我们起草文稿的时候,不能把它当作一般的文字工作,而要看作是文治工作,始终怀有一种笔端系苍生,文章连国运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是的具体体现。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文稿与精神——在“文稿夜话半月坛”活动中与笔杆子们谈写作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45070.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