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把握“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的核心要义

2024-06-09 07:03:52 223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党课讲稿:把握“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思政课要解决学生理想信念问题。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只有首先在思政课教师心中扎下根,才能在学生心中开花结果。这不仅明确了思政课教师基本素养中政治要强的核心内涵,也破解了困扰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历史性问题,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价值导向。

一、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是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核心任务

(一)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教育是满足人的精神需要的工作,承担着培育学生科学理想信念的功能。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规律。同时,马克思主义是为人类求解放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具有科学的解释力和引领力;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了阶级性和价值性。如何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价值性,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是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目标。

人要有理想,这是由人的精神属性和人的精神需要决定的。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而言,社会理想决定了个人理想。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我国社会理想的基本内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为人类求大同的,指向诗与远方,给人提供精神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立足我国现实,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和美丽等向度勾勒出阶段性预期目标。远大理想是共同理想的指引,共同理想是远大理想的基础,二者共同影响着青少年的人生目标选择。

(二)青年人处于理想信念教育的关键时期。在个体人生发展阶段上,青年时代至关重要。一方面,青年时代是个体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我是谁这个问题在青年人眼里已经从好奇变成自我确证,从镜中我的折射变成了现实我的形象标识。另一方面,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更加突出。对于渴望进入社会并得到社会认可的青年人,现实是复杂的。复杂的现实不仅表现在现实环境的多样性,也表现在社会的多变性。由此导致部分青年人产生社会适应性困惑。面对真假并存,出现了科学判断困扰;面对善恶并存,出现了道德判断困扰;面对不确定性增强,出现了发展性困扰。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就是理想与现实矛盾的形象描述。面对这些困惑,理想信念坚定的人,能够走出来。反之,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的人就容易迷失方向、迷失自我。

(三)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任务日益迫切。面对两个大局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相互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同后继有人根本大计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美国以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为借口,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通过意识形态渗透,制造所谓的将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切割开的情感逆反策略,将遏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阴谋诡计聚焦在青少年身上。一方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一代代青年人接续奋斗;另一方面,美国和西方国家以人才战略遏制中国的着力点也放在了青年人身上。由此,理想信念教育的难度越来越大。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党课讲稿:把握“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的核心要义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44551.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