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严守党纪的故事
焦裕禄,一个在神州大地上家喻户晓、熠熠生辉的名字。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在焦裕禄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终严守党的纪律、对党忠诚,为每一名共产党员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坚持党的领导
坚定跟党走,是焦裕禄始终不变的初心。1945年8月,焦裕禄从宿迁返回家乡,加入村民兵组织,参与了家乡的解放。在党的教导下,结合对旧中国和自己一样劳苦大众苦难经历的思考,焦裕禄迅速成长起来,他三写入党申请书,向党组织表达了入党的愿望。在入党登记表中,焦裕禄写下了自己的誓言:在党的领导下为彻底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贡献一切。在工作中,他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执行党的决定。
焦裕禄坚持用党的理论武装自己。到兰考工作时,他随身带来了《毛泽东选集》。无论在办公室还是下乡工作,他总是把《毛泽东选集》带在身边。县委常委会上,他组织大家学习《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工作遇到困惑时,他反复研读毛泽东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他曾深有体会地说:“干劲不足的时候查思想,思想不通的时候,就要加紧读毛主席的书。”焦裕禄病逝后,工作人员在整理其遗物时,在他枕边发现了两本书,一本是《毛泽东选集》,一本是《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焦裕禄高度重视政治教育,常常告诫党员干部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1963年4月1日,兰考县召开三级干部会议,焦裕禄起草了《中共兰考县委要求全体党员坚定地树立社会主义的新风尚》,其中明确提出:共产党员必须模范遵守国家的法令,要努力学习党章、党纲和党的方针政策,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
坚决服从组织安排
焦裕禄坚决服从组织安排,无论在什么地方、在哪个岗位上工作,他都全力以赴完成好党交给的任务,是遵守党的组织纪律的典范。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打响后,尉氏县成立了支前总队,焦裕禄服从组织安排,担任彭店区支前大队长,带领彭店区1000多人的队伍开赴前线,顶风冒雪、涉水蹚泥,冒着生命危险推着独轮车运粮拉伤员,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1953年,国家开始大规模的工业建设,党需要大批优秀干部加强工业建设。同年7月,焦裕禄服从组织安排被调到洛阳矿山机器厂。从农业战线到工业战线,行业跨越较大,但焦裕禄没有畏缩,决心从头学习相关业务知识。在洛矿9年工作时间,焦裕禄和工友终于成功研制出全国首台新型直径2.5米双筒提升机,填补了我国矿山机械生产的一项空白。
1954年8月,焦裕禄等5人作为工业农业战线抽调的干部到哈工大深造。当时由于基础薄弱,焦裕禄学习起来非常吃力,但他迎难而上,废寝忘食地进行钻研,经过半年努力,焦裕禄顺利完成了速成班的学习任务。但是,就在学校即将安排他和同事转入本科学习时,洛阳矿山机器厂投产时间突然提前,他们接到立刻回厂上班的通知。焦裕禄心有不舍,但还是服从组织决定,并给大家做思想工作,很快返回洛阳矿山机器厂继续工作。
20世纪60年代,兰考县处于“三害”严重时期,当地委组织部同志和焦裕禄谈话时,明确告诉了他兰考的困难情况,要他在思想上有个充分准备。焦裕禄态度十分坚决地说:“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不改变兰考面貌我决不离开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