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沂:以“五力建设”推进“党群同心”新实践
临沂是革命老区,也是山东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市。近年来,山东省临沂市充分汲取沂蒙精神的丰厚营养,坚持以“党群同心”为统领,加强理念引领和机制创新,以严实作风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走深走实,为临沂“走在前、进位次、提水平”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系统化设计,让党建更具引领力
基层党建工作面广量大、点多线长,内在联系复杂多样,这些因素决定了必须运用系统思维来谋划推进。从空间布局着眼,临沂突出“四个导向”,强化系统推进。一是大局观导向。围绕中心大局谋篇布局,立足人口大市、农业大市、民营经济大市等实际,找准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和经济发展的结合点,确定了“巩固农村、突破城市、提升企业、改进机关”的总体思路。二是群众满意导向。工作出问题,党建找原因,用好纪检监察、网信、信访、12345热线等部门“大数据”,综合研判涉及基层的信访、舆情、诉求等情况,问计于民,从群众的不满中找准发力点。三是纲举目张导向。注重调查研究,分领域确定1—2项统揽全局、贯通上下、衔接左右的“牛鼻子”工作,抓重点带全盘,不搞平均用力,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四是责任到底导向。纵向建立“市抓统筹、县区抓推进、镇村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上下同心、一抓到底;横向建立部门助力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机制,引导部门站位全局、打破壁垒,为基层党建创造条件、优化环境、提供资源。
全要素体现,让党建更具向心力
注重统筹兼顾,聚焦农村、城市、企业、机关等不同领域,整体发力、综合施策,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一是“头雁”领航,锻造乡村振兴“主心骨”。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聚焦破解村党组织书记“干不着、干不好、干不了”问题,坚持“重激励、严约束、及时调、掐尖选、支持干”,3年时间调整选配1304名,平均年龄42岁、大专以上学历占比50%,补贴报酬与乡镇事业编制人员基本持平;定向考录考聘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162名,推动头雁队伍“结构更优、能力更强、保障更好、活力更足”。二是“红网”聚力,绘就城市治理“同心圆”。城市治理,底盘在基层。面对人口基数大、群体构成复杂、治理难度加大等实际,临沂与时俱进实施“红网”工程,进一步做实小区、做优网格、做细治理、做精服务。坚持“抓社区一切工作到小区”,推动治理单元由432个社区延伸至3208个小区,党支部覆盖率、书记配备率达100%,党组织的“神经末梢”深扎到“基础单元”。坚持“服务是最好的治理”,开展红色物业、红色业委会建设,建立物业服务“红黑榜”、问题小区业委会审计、治理“合伙人”等机制。三是“强链”赋能,助推非公企业增活力。作为民营经济大市,临沂非公企业占全部经营主体的98%,党组织零散、作用分散等问题突出。坚持“链”式思维抓党建,以“党建链”串起特色产业链、员工培养链、企业服务链,2年时间组建木业、钢铁、医药、激光等特色产业链党委30个,链接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和职能部门627个,推动要素链上流动、抱团发展;实施“双争一强”计划,将957名优秀员工发展成党员、736名党员选拔为中层骨干、95名骨干党员培养成支部书记,构建“优秀员工—党员—中层骨干—支部书记”的递进培养链条。四是“融创”提质,助力机关党建见实效。聚焦破解党建与业务“两张皮”,以融入中心、争创一流为目标,市县选取220余个部门开展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试点,破解公安干警作风建设、物业领域突出问题整治、医疗领域满意度提升等难题。以创建模范机关为抓手,实施我为发展优环境、我为项目送服务、我为企业减负担、我为基层解难题、我为党旗添光彩“五为”行动。对上争取重大项目41个,出台惠企政策42项,优化政务服务事项632个,引导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在发挥作用、推动发展中强堡垒、当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