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陡门奇袭:深入敌人心脏的袭击
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指出:“游击战争是一般地用袭击的形式表现其进攻的。”1939年1月18日至21日,粟裕亲自指挥新四军第2支队第3团一部,采取秘密和神速的行动,迂回穿插到敌人的心脏地区,出其不意地歼灭了芜湖近郊官陡门据点的敌人,极大地鼓舞了江南人民的抗战信心。
侦察地形,摸透敌情
周密的侦察是袭击成功的先决条件。为了有效地消灭敌人,我军使用了一切可能的侦察手段,全面了解敌情、地形等各方面的情况,基本上摸准了敌人的活动规律。
日军侵占芜湖后,在官陡门街道建立了重要军事据点。根据战前侦察,建筑在河两岸堤埂上的官陡门街道,不到100米长,却派遣了300余名伪军在此驻守。两岸之间,只有大约一米宽的板桥贯通。据点周围修筑了三层铁丝网和其他障碍物,铁丝网内还挖有掩蔽的战壕。官陡门据点周围百余里,全是河网和湖泊,河沟纵横交叉。在这百余里的河网地区,只有两条路可以直达官陡门,说是“直达”其实还需要渡过好几条深不可涉的河流。所以,要潜入据点,就非坐笔宝不可。在官陡门周边,日军修建的据点星罗棋布,构筑起犹如棋盘的严密封锁线,是一个极其险要的地方。官陡门据点,恰好就在棋盘中心位置,“和象棋盘中心卒前边的渡河点一样”。潜入据点的途中,必须经过青山、黄池两个敌人据点的中心线。青山、黄池两个据点,像是棋盘上东西两端的两个炮位,在距离官陡门据点50里左右的侧后方,威胁着我们的队伍。这两个据点之间,有一条长约40里的宽阔堤埂,敌人可以从侧后方包抄过来,截断我军的唯一归路。靠近官陡门据点的芜宣铁路沿线,像是棋盘两岸的卒子线,每隔5里就有敌人的据点。街道南八里的永安桥、北十里的年陡门等据点,都有数十敌人驻守。“敌人西南北三面各据点的增援部队,在半点钟以内,可以完全赶到。”此外,附近的敌机也可以迅速飞临上空扫射轰炸,官陡门据点还在敌人的炮兵射程范围之内。所以,官陡门是敌人自认为最安全的地方。敌人自认为安全的地方,正是我们最容易得手的地方,这就是战争的辩证法。
秘密行动,隐蔽近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