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赴法勤工俭学运动

2024-05-29 07:03:52 121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20世纪初赴法勤工俭学运动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20世纪初赴法勤工俭学运动既是中国留学史上的一次壮举,也是近代中国革命史和中法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在许多方面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在中国的兴起

20世纪初,面对内忧外患,中国青年为寻求救国真理,开始大批有组织地赴国外进行勤工俭学,并发展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大规模的留学运动。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缘起于1912年2月李石曾、蔡元培、张静江、吴稚晖、吴玉章等人在北京发起组织的留法俭学会。他们之所以鼓励国内学子赴法留学,除了留学法国每年费用较赴日本留学所费无多之外,同时也希望通过留学法国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表示改良社会,首重教育。欲输世界文明于国内,必以留学泰西为要图……欲造成新社会新国民,更非留学莫济,而尤以民气民智先进之国为宜

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国内留法教育因袁世凯的破坏趋于停顿,李石曾、蔡元培等便流亡法国继续推动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并在一战爆发后来法的华工中开展勤工俭学运动,发起组织勤工俭学会,以勤于工作,俭以求学,以进劳动者之智识为宗旨,创办华工学校,选拔一些较有知识的华工,授以普通知识和中法文,学成后赴各工厂充任译员,并在业余时间教授其他华工。为了更加有效地推动中法两国的文化沟通和交流,1916年6月22日中法两国人士又在巴黎共同发起成立华法教育会,宣布以发展中法两国之交谊,尤重以法国科学与精神之教育,图中国道德、知识、经济之发展为宗旨。华法教育会法方会长为欧乐,中方会长为蔡元培。此后,华法教育会便成为这场特殊的留法教育运动的组织者和推动者。

1916年6月袁世凯洪宪帝制失败之后,华法教育会中方领导人和会员蔡元培、李石曾等相继归国,把推动留法教育的工作重新搬回到国内。1917年5月,他们首先在北京成立华法教育会。随后又在直隶、山东、上海、湖南、四川、福建、广东和陕西等地成立分会,推广留学”“劝导学生留法。同时,他们在刊物上发表各类介绍文章,大力宣传留法勤工俭学的意义。他们之所以提倡留学法国,除了留学法国费用低廉、法人对于他国人亲和而无畛域外,更多是因为法国是欧洲近代文化的先驱,近代法国教育多有适宜中国之处。比如,法国教育不受绅民阶级、政府万能、宗教万能等观念的束缚,这一教育观念最适宜于中国。而且法国科学发达值得借鉴——“泰西诸国各有专长,而发明斯理之毅力,与各类学问之博通,均以法人为最著

在华法教育会的大力宣传和推动下,同时受五四新文化工读主义”“劳工神圣”“平民主义等新思潮的影响,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在19191920年迎来高潮。从1919年3月17日首批89名学生赴法勤工俭学,至1920年12月15日最后一批勤工俭学生前往法国,前后共有20批中国留学生集体前往法国,加上一些自行零星分散前往法国留学的学生,中国赴法勤工俭学生的总人数接近2000人,蔚为壮观,接纳赴法勤工俭学的学校共有30所,接纳勤工俭学生做工的工厂则多达60余家,几乎布满了法国全境

法国社会各界的友好支持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世纪初赴法勤工俭学运动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42577.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