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山书院:清代民族地区儒学教化的重镇

2024-05-26 07:03:52 692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连山书院:清代民族地区儒学教化的重镇

书院是我国古代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组织。在千余年的久远传承中,书院对我国的学术发展、文化传承、民俗风情都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教化功能是书院的主要功能之一,尤其是在民族地区,书院更具有贯彻大一统理念与传播正学的职责和诉求。清代,位于少数民族聚居之地的广东省连山县的连山书院即是其中的代表。

康熙年间的连山县是广东的一个边远州县,三省交界,连山民风剽悍、刀耕火种、风俗浇漓。加之连年的动乱,使得本来不多的人口更为稀少。据李来章《连阳八排风土记》记载,当地有大小排二十,共有一千二百三十八家,男女人丁共计五千二百七十五名。当地居民主要是以瑶族、壮族为主。居民以为单位,分大排和小排,聚居于半山或山顶较为平坦之地。风俗上,当地居民多椎髫跣足,衣着异于中原,婚丧嫁娶风俗与中原殊异,只有近城市中心者,渐具华风。言语上,当地居民多讲瑶语,信巫蛊而读书者少。即便有少量读书者,也因教育资源落后而遭埋没。

兴贤育才,贵在得人,当地教育落后的面貌直到李来章就任县令才得以改观。李来章,河南襄城人,名灼然,号礼山。尝学于魏象枢,继而受教于孙奇逢、李颙。康熙十四年(1675年)中举人,选广东省连山县知县,官至兵部主事。其学以合天为归,克己为要,慎独为先。学者尊称为中州八先生之一,著有《洛学编》《敕赐紫云书院志》《连阳八排风土记》《连山书院志》等。

李来章有丰富的书院教育经验。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李来章应中州名儒耿介和冉觐祖的邀请,到嵩阳书院讲学几二载,与耿介、冉觐祖合称中州三君子。康熙三十年(1691年),李来章被南阳知府朱璘聘主讲南阳书院,作《达天录》及《南阳书院学规》,严格教育学生。在《学规序言》中,张润民以及窦克勤都有提到,李来章所作学规中有规劝士子勤加研读《孝经》《小学》《圣谕十六条》诸书的要求。不久李来章就因母亲年老需人奉养而辞教职。归家之后,李来章重新修葺祖传的紫云书院,生徒慕名而来,倡明道学于中州。书院规定每月逢二、六日讲书,初九会文。纂有《敕赐紫云书院志》。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李来章被任命为连山县知县。

在上任后,李来章携带干粮,亲入烟瘴之地,考察民情疾苦达两旬余。其间,李来章了解到当地士民教育程度较低,童蒙对于儒家经典《五经》《四书》《孝经》《小学》一字不肯读。而平日排师所教者皆是《阎罗科》《上桥书》以及扶道降神等鄙俚不堪之书。即便与科举相关的书籍,也仅限于腐烂时文。再加上排师贪财好事,唆使当地居民与官军作战,瑶民本就民风剽悍,再加上邪师教唆,更助长其凶悍之气。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连山书院:清代民族地区儒学教化的重镇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41969.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