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把握的几个关系
文明是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特定的社会发展形成了特定的文明。从历史上看,现代文明就是和现代社会发展或现代化相生相随的。现代化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现代文明兴起和演进的过程。
这两个过程是内在结合在一起的。现代化作为一种世界大潮,是伴随现代文明的兴起而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是现代文明的集中体现,现代化的各个方面及其发展,都内含着现代文明,是现代文明的具体展现。而现代文明之所以能够兴起与发展,又是近代以来出现的现代化引发和推动的。现代文明所确立的各种思想观念、价值文化,并不是纯粹观念自身发展的产物,而是由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和具体运作所决定的。现代文明是现代化发展的产物。现代文明与现代化就是这样相互交织、融为一体,在互动中发展的。研究现代文明,自然需要立足现代化、关注现代化。
今天研究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同样离不开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提出,就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逻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有坚实的文明支撑。尤其是伴随着现代化的深入发展,文化与文明的问题更加突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是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而中国式现代化又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深厚现实土壤和巨大推动力量,使中华文明真正焕发出生机活力。这样的双向互动,确实使“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但关键是实现“两个结合”。从史实来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历程大致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启的。正是在艰难的摸索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刻改变了中国的落后面貌,开创出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现在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同样必须结合新的实际,继续深入推进“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之所以要突出“第二个结合”,不是说第一个结合中的“中国具体实际”不包含文化因素,而是重在强调“第二个结合”有其独特的内涵与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由于今天中国的具体实际发生了深刻变化,现代化的发展日益突出文化与文明问题,因而要加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客观上要求加强“第二个结合”。因此,“第二个结合”的提出,有其特定的历史语境,它是针对今天中国发展的现实,将其作为重要目标任务凸显出来,并将其主题化的。
对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实现“第二个结合”,习近平总书记作过很多深刻论述。从其所论述的方法论来看,重要的是正确把握好这样几个关系问题。
“激活”与“充实”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