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话剧《甲申记》:苏中解放区一堂深刻的“思政课”

2024-05-26 07:03:52 692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历史话剧《甲申记》:苏中解放区一堂深刻的思政课

19455月至19461月,抗日战争胜利前后,在苏中区党委、苏中军区的组织推动下,前线剧团排演的历史话剧《甲申记》在苏中解放区3次巡演约50场,送上文化盛宴的同时铺开了一堂以历史教训为主题的思政课,在苏中干部、部队官兵、知识青年和苏中公学学员中产生深刻影响,决不能当刘宗敏成为广泛流传的一句革命口号。

《甲申记》剧本由苏中公学的夏征农、吴天石、沈西蒙3位同志集体创作,主要是根据郭沫若所著史论《甲申三百年祭》改编。19446月,中央宣传部与总政治部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党委及各级政治部组织干部学习讨论《甲申三百年祭》,深刻领会李自成之败,在于进北京后,忽略敌人,不讲政策,脱离群众,妄杀干部,纷纷然,昏昏然,大家都象以为天下就已经太平了的一样,实为明末农民革命留给我们的一大教训,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吸取这一历史教训,无论遇到何种有利形势与实际胜利都不能骄傲而重蹈李自成的覆辙。

剧作者贯彻中央指示精神,突出历史教训警戒,把剧本题名为《甲申记》,意为记甲申年之事,记崇祯之祸国殃民,记李自成之骄傲致败,并在作《〈甲申记〉本事》时直接引用了中央文件关于李自成失败教训的原文表述。对李自成失败的教训,作者集中通过其部下第一员骁将刘宗敏这个人物表现出来,以大白话式的台词震击观者内心。打下这个天下,有我一半的功劳表现的是恃功而骄,崇祯皇帝都完蛋了,还怕一个小小的吴三桂表现的是忽略敌人,老子从小住煤坑,现在住军帐,到北京,不住间好房子,也枉为我刘宗敏一生了表现的是脱离群众,等等。

更为恶劣的是刘宗敏霸占明末将领吴三桂的爱姬陈圆圆,逼反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甲申记》最后一幕,被刘宗敏强掳来的陈圆圆没有说更多的话,就是唱了一首凄婉的《圆圆曲》,喷涌而出的却是对刘宗敏进驻北京后纷纷然、昏昏然的猛烈抨击,激起观者共鸣而被反复吟唱。沈西蒙记得,有一回走过一个连队,不意遇见一位连长指挥部队齐唱《圆圆曲》,而这个连队打仗很出色。时任新华社苏中分社记者甄为民回忆,今朝啊,今朝,旧江山换了新主,正要把基业稳固”“当前边患正猖狂,遍地疮痍犹待抚,这些有深邃思想内涵的歌词,为我们百唱不厌,激起共鸣,大家都以此决心不做被胜利冲昏头脑而遭致亡国亡头的李自成、刘宗敏。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历史话剧《甲申记》:苏中解放区一堂深刻的“思政课”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41885.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