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习近平站在实现民族复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高度对人才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鲜明地提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一重要论述,为拓展选才用才视野、招揽全球优秀人才提供了科学指导和基本遵循。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这一论述,对于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动人才工作创新发展,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
一、“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思想的历史渊源
党的XX大报告指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是习近平人才思想的重要内容,其核心要义是要将所有支持中国发展与民族复兴的海内外优秀人才汇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习近平十分重视人才问题,早在2003年8月,他就指出:“人才引进要有新思路、宽眼界、大举措,这就要有国际眼光,从全国范围、世界范围吸引人才。”2014年5月,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指出:“关键是要把最好的资源配置起来,让各类人才的智慧充分发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2021年9月,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明确提出要把“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作为做好人才工作的基本要求,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作为新人才观历史底蕴深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华优秀传统人才思想的继承弘扬。“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中国自古就重视人才,特别是在人才作用、人才标准、人才选拔、人才管理等方面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思想结晶。在人才作用上,明确提出人才是国家和民族兴旺的关键。例如,我国古老的诗歌集《诗经》中就提出“得人者兴,失人者崩”。墨子提出“尚贤者为政之本”的思想,把尊重人才的问题上升到国家治理的基本方针的高度来看待。在人才标准上,批判了以出身、富贵、亲疏作为用人标准的任人唯亲路线,论述了德和才的关系,提出了德才兼备的人才标准。例如,早在春秋时期,墨子就提出“察能予官,以德就列”的原则。曹操在他提出的求贤令中明确提出了“唯才是举”的方针。北宋司马光提出“凡用人之道,采之欲博,辨之欲精,使之欲适,任之欲专”,唐朝唐太宗提出“能安天下者,惟得用贤才”等等。在人才选拔的方法上,强调多方考察,尽可能全面地了解人才状况。例如,三国时诸葛亮提出“为人择官者乱,为官择人者治”,刘勋强调切忌“或以貌少为不足,或以瑰姿为巨伟,或以直露为虚华,或以巧饰为真实。”在人才的管理和使用上,提出了量才录用,各取所需的原则。例如,北宋时王安石提出三方面的措施,
(三)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经验的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在斗争中不断争取、吸引、汇聚和培育优秀人才,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史。建党百年来,我们党始终重视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早在1933年,毛泽东在《必须注意经济工作中》指出:“选拔成千上万的干部,既要按部就班,又要不拘一格。在革命时期,尤其要不拘一格。”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鲜明提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一切知识分子,只要是在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著有成绩的,应受到尊重,把他们看作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大力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1985年,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指出:“改革经济体制,最重要的、我最关心的,是人才。改革科技体制,最重要的、我最关心的,是人才。”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提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确立“四个尊重”重大方针。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提出推动科学发展的人才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人才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习近平指出:“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从干部军队的政治文化教育,到工农群众的基础教育扫盲,再到健全的现代化教育体制,从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到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的全方位的政策体制,在自主培养人才、汇聚各方人才、团结引导人才方面,都有了宝贵的经验,形成了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优良传统。
二、“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思想的理论逻辑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人才工作的使命和价值所在。习近平“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思想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系统完备、相互贯通,既有政治上的高瞻远瞩和理论上的深邃思考,又有目标上的科学设定和工作上的战略部署,体现了党中央对新时代新征程人才工作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必须准确理解蕴含其中的核心要义和思想精髓。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党课:学思践悟落实“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人才观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41471.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