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支持未来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2024-05-23 07:03:52 333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构建支持未来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未来产业是由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驱动,处于孕育萌芽阶段或成长初期,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起到引领性、支撑性作用的战略产业。目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的加速活跃期,一些发达经济体投入大量资源,围绕人工智能大模型、量子技术、生命科学、未来能源、超导材料等新兴技术群,竞相推动未来产业发展。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既是培育新质生产力、催生发展新动能的关键举措,也是确保我国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科技产业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战略选择。

准确把握未来产业发展规律

未来产业是一个与传统产业、新兴产业相对的概念。根据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一个产业所处的阶段可以分为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蜕变期等。传统产业通常处于成熟期或衰退期、蜕变期,新兴产业处于高速成长期或成熟期,而未来产业则处于最初的萌芽期,甚至还停留在技术研发和论证的阶段,未进入产业生命周期。未来产业具有和传统产业、新兴产业迥异的发展规律。

一是科技创新的颠覆性和原创性。美国学者克里斯坦森1995年首次提出颠覆性技术,将其定义为以出乎意料的方式取代现有主流技术的技术。未来产业的源头是颠覆性、原创性科技创新,这种创新不是对现有技术、产品的渐进式、迭代式、集成式创新,而是在基础科学的层面上彻底改变研究范式、开辟崭新领域,衍生形成新的技术路线和技术群,进而创造出具有更高技术含量、更优应用性能的新产品、新服务。回顾全球科技发展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潜在的颠覆性原创性科学技术与已有的基础科学和主导性技术常常没有直接的继承性和关联性,甚至远离现存科技集合和创新体系的中心,完全另起炉灶,例如清洁能源之于传统化石能源,数码摄像之于胶片摄像,这也正是其颠覆”“原创的内涵所在。

二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不确定性和长周期性。颠覆性、原创性科技的出现和发展本身就带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当前,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生命科学、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在基础科学层面的理论方向还是相对确定的,但当进一步深入到细分领域和应用层面时,技术突破就会呈现出多个分支,不同技术路线是互斥的、并联的,每一条技术路线都需要摸着石头过河,找准技术路线难度极大。绝大多数技术路线在概念验证和探索研究阶段就宣告失败。即便是在实验室环境中完全可行的技术,在成果转化时也可能面临技术过度超前、关联技术不成熟不配套、应用场景缺乏等问题,需要经过长周期的反复试错、调试测试和迭代优化,要素投入和产出之间没有明确的正相关关系,失败风险大,商业回报难以预估。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构建支持未来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41230.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