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亩书田纸传千年

2024-05-23 07:03:52 333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文亩书田纸传千年

纸称文亩,可供笔耕;亦为书田,可成书籍。曾被古人冠以文亩之名的纸,是文字及艺术的重要载体,被誉为文房四宝之一。千百年来,纸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起到了记录、保存、传承、传播文化的作用,也在与人的互动中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极具辨识度的中华文化符号。

在纸诞生之前,汉字主要采取镌刻、铸造、书写等方式保存在甲骨、青铜器、石、竹简、木牍、缣帛等材质之上,金石取材不易、简牍笨重、缣帛昂贵,这些早期书写材料的不便之处显而易见。追溯造纸术的起源,虽然民间普遍认为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但与蔡伦同时代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中已有字:纸,絮一苫也。说明当时已有纸的概念。此外,根据甘肃敦煌悬泉置等考古遗址出土的西汉古纸实物,可以推测纸在西汉已经产生,但可能质地较为粗糙,不便书写,直至蔡伦改进造纸术,才真正有了适宜书写的蔡侯纸。北魏郦道元游历名山大川,写就地理名著《水经注》,其中专门记载了耒水西北的蔡伦故宅,并提及蔡伦捣故鱼网为纸,用代简素,自其始也。可见蔡伦造纸故事在后世的流传广泛。魏晋时期,纸日益普及,东晋《桓玄伪事》载:今诸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纸由此已经全面取代了简帛,成为主要书写材料。随着造纸术的不断发展,纸的产地、品类日益增多,而造纸的材料与工艺也大多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施艺,因此产生了诸多名品。宋代苏易简《文房四谱》中记载了黟、歙的名纸凝霜、澄心、蜀中的麻纸玉屑、屑骨、蜀人的十色笺、江南的侧理纸、王羲之作《兰亭序》所用蚕茧纸等,清代阮葵生《茶余客话》中有历代名纸篇,其中梳理了历史上的各地名纸,罗列了包括竹纸、楮皮纸、桑皮纸、麻纸、藤角纸、苔纸等在内的50余种,但仍未能尽述。

纸兼具很多功能,如用于加工包装、伞具等生活用具,但最重要的功能是作为书写的载体,以文本的形式发挥作用。而诸如宣纸等类独特纸品的出现,也使中国传统的书法、绘画艺术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毛笔也在诞生了几百年后终于等到了它的最佳搭档。书画家们充分利用毛笔宣纸的特点,在纸张上呈现出枯湿浓淡”“墨韵万变的丰富艺术效果。正如郭沫若的评价:宣纸是中国劳动人民所发明的艺术创造,中国的书法和绘画离了它,便无从表达艺术的妙味。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文亩书田纸传千年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41228.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