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解读历史上的三中全会

2024-05-16 07:03:52 225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党课讲稿:解读历史上的三中全会

三中全会,是指中国共产党某届全国代表大会选出的中央委员会召开的第三次全体会议。每隔五年,中国共产党会召开一届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的中央委员会,该中央委员会召开的第一次全体会议叫“中国共产党第XX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简称“一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叫“二中全会”……以此类推,第三次全体会议即三中全会。但是,在中国共产党1921、1922、1923、1925、1927年召开的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后,并没有举行中央全会。

六届三中全会:结束立三路线

1927年“四一二”政变之后,惨遭清洗的中国共产党不得不远赴莫斯科召开六大。六大选出的中央委员们回国后,比以往更加注重政党建设,从1928年9月至年底,中央政治局多次召开常委会,并于1929年6月召开六届二中全会。1930年9月24日至28日,上海麦特赫司脱路(今泰兴路)一座花园深处的洋房中,中共六届三中全会秘密召开,会议记录上的开会地点谨慎地写着:“避暑的庐山”。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次三中全会。

六届三中全会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批判李立三。曾赴法勤工俭学、以工人运动起家的李立三,最早提议发起南昌起义。1930年6月,他当上政治局常委后,成了中共中央实际上的领导人。他组织全国中心城市武装起义,还要集中全国红军进攻中心城市,这种“左”倾冒险主义使革命事业遭到重大损失。本来中共刚刚喘了口气,已置之死地而后生,但“立三路线”又造成中共十多个省委遭破坏,武汉南京党组织几乎全部瓦解,红二军团由一万多人减到三千多人。

六届三中全会由瞿秋白主持,周恩来传达了共产国际的决议,李立三作了检讨发言。全会上,毛泽东被重新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27年,毛泽东曾因放弃进攻长沙、转向井冈山的“军事投机主义”而被开除候补委员资格。就在召开六届三中全会的这一年,毛泽东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但他的革命路线并没有得到中共中央的普遍认可。改选后的中央政治局有7名委员,7名候补委员,工人出身的向忠发继续担任总书记。此人后来被捕叛变,使中共又遭受了打击。

会后,李立三黯然离去,王明冉冉升起。漫漫长夜,摆在中共面前的,仍是一条坎坷曲折的道路。 

七届三中全会:建政一年总结

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于1950年6月6日-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前后一年多的工作。会议主要议题是确定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任务,以及所应采取的战略策略方针。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的一次最重要会议,会议提出的策略路线和行动纲领,对开展各项民主改革,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恢复国民经济,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八届三中全会:“大跃进”发端

1956年9月召开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取得全国执政地位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八大明确提出,全党的工作重心适时地转移到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这一方面来,指出国内矛盾的实质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仅仅一年后,八届三中全会就推翻了八大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重提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八大与三中全会期间发生的整风运动、大鸣大放、反右运动,使社会空气发生了大起大落的转变。对1956年采取的纠正冒进倾向的正确方针做了错误的批判,这实际上是后来发动“大跃进”的开端。

八届三中全会后,八大确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剧烈偏航,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回归,中国社会在阶级斗争的漩涡中打转近20年。

十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复出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召开。此前的九届三中全会则因林彪事件搁浅。这次会议的一项重要议题就是给“四人帮”定性——“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彻头彻尾的极右派”。另一项重要议题就是确立华国锋的领袖地位,以及决定中国前途的另一件大事:邓小平的复出。

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于1977年7月16日-21日在北京召开。全会通过了《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职务的决议》;并决定永远开除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的党籍,撤销他们的党内外一切职务。邓小平在闭幕会上做了重要讲话,强调要对毛泽东思想体系有一个完整的准确的认识,不要割裂、歪曲毛泽东思想,要坚持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实际上进一步批评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拨乱反正 

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历时36天的中央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大军区和中央各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以及部分曾在中央、地方和军队担任过重要领导职务的老同志,共219人。中央工作会议原定议题是讨论经济问题。

在中央工作会议作了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出席全会的中央委员169人,候补中央委员112人。全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之后两年中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这个伟大转折,是全局性的、根本性的,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全会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党课讲稿:解读历史上的三中全会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39231.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