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宋伟
(2024年4月16日)
一、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在逻辑
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强调:“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 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既重视外部 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建设平安中国,对外 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 全,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
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地概括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主要内容。相比以前的 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主要变化在于,强调包括经济安全、技术安全、生物安全等在内的不同领域的国家安全是一个整体。尽管各个领域的国家安全 的差别很大,但是都有两条共同的线索:一是国家的政治安全,即以国内政治、国内治理为中心的政治安全。各个领域的国家安全都受到国家治理能力的影响, 其结果都取决于我们的政策,而各个领域的国家安全也会反过来影响政治安全 以及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二是国际安全和国际政治,即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也就是说,良好的国际安全环境是我们实现各个 领域国家安全的有利外部条件,直接影响中国崛起的方方面面。
从国际安全的角度来看,影响我国国家安全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大国竞争。目前,我国的国家安全形势确实面临着各方面的问题与挑战,是与国际政治、 国际安全领域所发生的变化直接相关的,主要是由于中国的实力不断上升,与 美国的差距不断缩小。在这一背景下,美国在诸如光刻机、芯片等高科技领域 对华采取“卡脖子”做法,也就有了更多的国内政治基础,也确实在很多关键 技术方面对我国的科技安全造成了比较大的威胁。所以,在目前中美关系非常 紧张、美国努力推动对华脱钩的背景下,我国很多方面的安全都面临着比较大 的压力。比如,我国经济一定程度上依赖出口,但对美出口方面下降明显,这 就会对我国经济安全甚至政治安全造成比较大的影响,甚至影响到军事领域等 传统安全领域。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争取良好的国际安全环境,更好地利用各
种国际安全资源的根本逻辑。
我们在讨论总体国家安全观时,要特别关注国际安全环境,因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在经济上越来越相互依赖。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国内产业发展与就业都会受到世界市场的冲击,贫富差距也会随之增大,不稳定性进一步加剧,甚至向其他国家外溢。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每个国家的安全也都是紧密相连的,人类社会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也就是说,如果别的国家不安全,我们想要实现自己国家的安全也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和挑战。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特别关注国际安全与国际政治的原因。
此外,我们在讨论国际安全时还要进一步理解,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崛起中的大国而言,国际安全的作用和意义日益凸显,特别是在海外安全方面。随着国内市场的饱和以及很多企业希望获得更高的利润,我们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在这一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中国公民和来自中国的投资也会进入其他国家。如果这些国家存在各种各样的安全风险,那么我国的公民与企业也会受到直接影响,这也进一步证明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2013—2022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累计双向投资超过3800亿美元。“一带一路”沿线大部分国家都是经济不太发达、政治不太稳定的发展中国家,确实有着非常多的商机与重要的战略意义,但也有着比较高的安全风险。
二、维护国家安全,实力和制度缺一不可
在目前国际关系尤其是中美关系比较紧张的大背景下,可以为我所用,以维护我国各领域国家安全的国际安全资源就是国际安全制度。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崛起中的大国来说,国际安全制度是至关重要的。很多人认为,维护安全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增强实力,比如有了核武器就可以维护国家安全。这种看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道理的,但却是不全面、不充分的,因为维护国家安全,实力和制度是缺一不可的。
第一,维护国家安全,只增强实力是不够的。实力增长可能带来周边国家、守成大国的安全焦虑,导致本国安全环境恶化。在国际社会这样的无政府状态 下,国家担心今天的朋友,可能成为明天战争中的敌人;担心今天共同获益中 获得优势的朋友,可能成为未来更为危险的潜在敌人。对中国的崛起而言,目 前有两类国家是特别担心的:一是中国的周边国家,部分与中国存在领土、领海争端;二是守成国家,比如美国,担心中国实力的增强可能会挑战现有的国
际秩序,影响他们的既得利益。所以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最重要的是要为可持 续发展再争取一段国际战略机遇期,一段有利的国家安全环境,尽可能不让这 些国家过早地把中国界定为主要安全威胁。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讲,怎样缓解因 为中国实力增强所造成的安全焦虑,就需要我们有效构建和利用国际安全制度, 通过参与多边国际制度去释放中国对于国际秩序的看法、外交目标以及与其他 国家的互动方式,总之有效缓解其他国家的疑虑和紧张。
美国现在认为在与中国的竞争中比较落下风的就是中程导弹。中程导弹是可用性比较强、威慑力很强的进攻性武器。美国虽然退出了中导条约,但想在短期内建造大量的中程导弹还是比较困难的。从作为全球性霸主的角度来看, 美国面对中国的实力增强是有着一定的紧迫感、危机感的,于是开始对中国实施全方面打压,比如联合中国的周边国家,开展全方位竞争等。其中的一个核心机制就是美、日、印、澳的“四国同盟”,并且还在努力把其他欧洲、东南亚国家吸纳进来,打造一个军事同盟、供应链同盟、高科技同盟、基础设施建设同盟。但是,我们寻求自己的发展、增强自己的实力,并不是一种罪过,只是不可避免地在国际政治上对其他国家造成了压力。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党课讲稿: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38521.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