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打造更有高校共青团特色的实践育人模式2
2.提升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协同育人实效4
3.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上好“大思政课”6
4.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上好大思政课8
5.抓牢“三个统一”探索共青团特色思政育人路径10
6.着力培养愿讲、能讲、善讲“大思政课”的团干部队伍12
7.强化团支部育人功能延伸思政工作触角14
8.答好思想政治教育“三问”建强共青团政治大学校16
9.以思政引领赋能高职院校人才培育18
10.红色资源赋能思政建设探索思政育人新范式20
打造更有高校共青团特色的实践育人模式
五年前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青少年是最活跃的群体,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推动改革创新,就是要做到“八个相统一”。共青团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如何落实总书记要求,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打造出具有高校共青团特色的实践思政育人模式,我们的认识如下。
首先,要注重“场景开发”。一是要开发“战略场景”。聚焦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卫国戍边等重大主题,遵循不同学科的培养规律,组织同学们在接受实践教育中涵育家国情怀、投身复兴伟业。二是要开发“属地场景”。立足身处属地这一最大实际,围绕党政迫切需求组建专项实践团队,有的放矢为区域创新、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等提供智力、人力支持。三是开发“国际场景”。组织同学们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深刻感悟“必须坚持胸怀天下”的立场观点方法,在讲好中国故事中坚定“四个自信”、培育人类关怀。
其次,要强化“接口集成”。一是要集成组织资源。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体系优势,挖掘和编制“资源图谱”,加强与对口实践地等多方育人资源的结对交流,打造政校行企社多元协同的育人共同体。二是要集成师资力量。推动辅导员、行政人员、思政课和专业教师等成立实践指导团,聘请校外专家、企业实践导师等,共同做好“实践课程”的研发。三是要集成学科优势。将实践育人工作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依托不同学校的特色学科优势,探索更有专业特色的育人模式。
最后,要突出“关键保障”。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五年来,校院两级党委更加高度重视共青团实践育人工作,各级地方党委也在对接、保障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特别是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期间,校党委高位推动落实党建带团建制度机制,是我们完成好这次政治大考的坚实保障。高校共青团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摆在首位,更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提升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协同育人实效
重温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特别是“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的重要要求,大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要引导同学们把“小我”融入“大我”,更好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期间,我们广泛组织开展了社区实践,打通从“小课堂”到“大课堂”的“最后一公里”。我们的思考和体会是——
首先,为什么要开展社区实践?
高校的团员青年,不能只是从课本中、教室里获取知识,不能成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更不能成为“躲进小楼成一统”的“逃避者”。带领同学们走出校园,走进社会,用眼睛去观察人间烟火,用脚步去丈量祖国大地,是我们共青团组织开展实践育人的重要内容。
其次,如何来开展社区实践?
一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在地方党政部门鼎力支持下,推动形成“党建引领、凝心聚力、服务大局”的校地共建工作格局。二是必须发挥组织优势。坚持组织化动员,联动“大社区”团组织网络,打通社区用人需求和高校育人需求。三是必须用好师资力量。大学生社区实践,需要高校团干部的精心组织、专业教师的用心指导、社区各方面力量的热心参与。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基层群众,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一线职工,都可以成为面向同学们进行实践教育的教师。
第三,社区实践要做什么?
中、低年级本科生通常处于适应大学生活和探索自我定位阶段,学业压力较大,需更加注重培养基础社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比如,参与志愿服务等,让他们走进基层、感知社会。高年级本科生通常面临升学或就业压力,需组织他们参与更能够培养就业能力的实践活动。比如,政务实习、社区调研等,让他们提升能力、融入社会。对于硕士和博士生,专业学习的深度增加了,需组织他们参与能够在社区“浸泡”一定时间的实践。比如学术实践、基层兼职等,让他们发挥专业优势、奉献社会。
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上好“大思政课”
来自xx个省的10所高校团干部围绕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进行了深入学习研讨,就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上好“大思政课”这一主题进行了讨论,形成如下共识。
首先是以组织化学习为基础,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的就是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青年。高校共青团干部是思政课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团干部,我们聚焦政治引领,通过有组织的理论自学、专题培训、以赛促学等方式提高团干部政治能力和理论素养。面向团员青年,我们立足组织化育人主渠道,将政治引领贯穿大思政课全过程。通过扎实开展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制订学习方案,明确团课清单,开展实践调研,有效提升政治引领针对性、有效性,推进理论学习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其次是以实践课程化为特色,助力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实践育人是共青团开展政治引领的特色优势,是我们高校团委做好大思政课的重要抓手。一是打造实践课程体系,主动对接第一课堂,成功获批国家级一流社会实践课程、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二是完善实践育人协同体系,建设“社会实践基地和思政育人基地”,打造“思政教师+专业教师+基地教师”队伍,做强实践专题。三是制订多元评价标准,形成多元主体相结合、多个维度相结合、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传统性与信息化手段相结合的“四结合”立体化实践育人评价体系。
三是以增强大局贡献度为目标,激发团员青年长本领、作贡献。我们发挥组织优势,强化成果导向,在校政企社协同育人中引领学生把“小我”融入“大我”,在服务社会中彰显青春价值。xx理工大学相关调研报告被政府采纳;xx科技大学挑战杯全国特等奖相关成果被文物部门采纳;xx学院开展“科学引领全民健身”社区实践行动。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10篇)在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材料汇编(高校)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34110.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