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科技自立自强重要论述精神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

2024-04-03 07:03:52 554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党课: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科技自立自强重要论述精神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

同志们: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自立自强,围绕这一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提出了一系列立意深远、内容丰富的重要论述。科技自立自强即科技自立与科技自强,是基于目标过程结果逻辑链条的有机统一和整体协同。目前,学界围绕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精髓要义、时代价值和实践路径等形成了丰硕的理论成果,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但是在习近平关于科技自立自强重要论述的原创性阐发和系统性研究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化。为此,在大科学时代背景下,认真学习和深入考量习近平关于科技自立自强重要论述的理论贡献,充分把握这一思想在继承性创新、集成性创新和原发性创新三个层面的要义阐发,具有理论与现实的双重意义。

一、习近平关于科技自立自强重要论述的继创性贡献

所谓继创性贡献,就是强调继承+创新的认知模式,是在继承既有认识成果的基础上的深化和拓展,实现所谓从1到2的发展。习近平关于科技自立自强重要论述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同时又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在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劳动价值理论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等思想的继承与创新基础上,作出新的理论概括,赋予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方面以崭新内涵。

(一)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继承与创新。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体系中,虽然并没有直接出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的术语,但从生产力这一人类社会生活和全部历史的物质基础出发,就科学”“技术等内容展开深刻探讨与理论剖析,同样表达了重视科技和发展科技的核心要义,为习近平关于科技自立自强重要论述奠定了坚实的理论根基。早在《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恩格斯就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克服自身矛盾的论述中指出,人类支配的生产力是无法估量的,以资本、劳动和科学的应用,可以使土地的生产能力无限地提高的说明,也强调了科学技术作为一种社会直接生产力,是创造物质财富的有力手段,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有力杠杆。在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现实场域中,列宁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从理论形态到实践形态的根本转化,将科学技术与社会主义建设结合起来,强调技术进步必然引起生产的各部分的专业化、社会化要在立足于现代科学技术、立足于电力的现代技术基础上使农业和工业都得到改造和恢复等,从科技的社会作用角度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中国社会的现实土壤,高度重视科技对发展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毛泽东同志强调,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胡锦涛同志认为,以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为世界生产力发展开辟了新的广阔前景。这些深刻认识都结合了中国现实境遇的发展变化,在强调科技力量的前提下,坚持独立自主,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进而为中国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科技保障。习近平关于科技自立自强重要论述,充分肯定了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核心论断的历史价值与时代作用,并通过对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要义阐发,深刻阐释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精髓要义,进一步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三个第一体系化建设中的内容延展,凸显了科技是核心的重要价值。与此同时,为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并强调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阐明要纠正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的错误认知。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尤其注重解决好科研和经济始终两张皮的现实难题,并以产业变革具有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多变等特点为依循,围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产业链趋势,强调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为科技自立自强中存在的一系列现实难题的破解提供了实践维度上的解决思路。综上,习近平关于科技自立自强重要论述的继创性贡献,是在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继承和创新中,进一步实现了从肯定价值的1到发挥价值的2的科学回答。

(二)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强调劳动本身被当做创造价值的实体的基本观点。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指出: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一个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他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马克思将人的劳动看作是简单体力劳动和复杂智力劳动的总和,而人们在从事科技活动时,无疑就是一种复杂的智力劳动。再结合商品价值量与劳动时间相关的论断,马克思从简单劳动作为复杂劳动的计量单位出发,提出比较复杂的劳动只是自乘的或不如说多倍的简单劳动,因此,少量的复杂劳动等于多量的简单劳动,进一步说明不同复杂程度的劳动在同一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是不相同的,从而为更好认识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非均质的特征提供重要遵循。中国共产党人在科技领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对知识分子在革命和生产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给予了高度重视,指出一个阶级革命要胜利,没有知识分子是不可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实行按劳分配,充分彰显了劳动主体性思想,也进一步提升了广大知识分子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等关系的问题求解中,中国共产党人从新的视角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随着新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革命浪潮的席卷而来,智能化因素已渗透在生产力各要素之中,劳动创造价值的过程呈现出许多新的时代特征,由此带来商品形态、经济形态的巨大变化等。如何迎接新科技革命浪潮?关键在于结合当前智能型劳动特征,把握智能劳动本身、智能劳动资料和智能劳动对象的新变化,认识和挖掘智能劳动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集合效应和高附加价值创造能力等。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科技强国、创新驱动、人才培养和民生科技等领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不仅扩展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对劳动范畴的界定,同时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从传统向现代的根本性转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三)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创新。关于科技与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命题的回答,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从自然科学两面性作用的现实出发,看到了自然科学却通过工业日益在实践上进入人的生活,改造人的生活,并为人的解放作准备的积极价值。恩格斯也提出用那种把不同社会职能当做互相交替的活动方式的全面发展的个人,来代替只是承担一种社会局部职能的局部个人的观点,旨在通过对马克思相关论述的肯定,进一步回答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与技术革新的相互作用。在俄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现实场域中,列宁在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制度、阶级斗争等问题的论述基础上,强调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全部人类的智慧和创造才能成为每个人平等享用的财产。中国共产党人对科技与人的全面发展也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等同志将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与中国革命的现实情况相结合,强调以实体工业为载体的科技发展对人的解放的现实意义,指出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新中国成立以后,四个现代化的提出为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弹一星等国防科技的突破性进展和进一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导向。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不仅有效破解了科技异化的发展难题,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着力于绿色科技、人文科技等重要维度,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我们要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即是说,为凸显科技创新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就不能孤立地就科技谈科技,而应该将科技创新与人的需要、社会发展和世界进步紧密地结合起来,强调科技创新必须着眼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高度重视科技和人文的融合互补,由此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深沉人文意识与深厚人文情怀,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科技领域的继承和创新。

二、习近平关于科技自立自强重要论述的集创性贡献

所谓集创性贡献,就是强调集成+创新的认知模式,是对原本由不同主体或不同领域的思想观点做大综合,并在此基础上取得融合效应,实现所谓1+1>2的发展。新时代背景下,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注重两个方面:从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要素的有机统一;从核心较量来看,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决定性因素,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是新时代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所在。在此基础上,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实现自立基础上的自强和自强过程中的自立,由此形成科技自立自强各要素间的高效联动与整体协同,进一步夯实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科技根基。

(一)教育、科技、人才的内在一致性与相互支撑性。从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来看,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的一体化谋篇布局与整体推进,是科学高效地支撑与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要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党课: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科技自立自强重要论述精神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31937.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