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工作会议专题党课讲稿: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的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论

2024-03-12 07:03:52 447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前言

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A总书记在会上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会议从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论三个层面,提出了推动2024年经济工作取得更大胜利的方向和路径。

一、认识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受国内发展阶段和国际发展环境变化的双重影响,我国经济在2023年遭遇了一定压力,然而也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改变,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因此,必须清醒和全面认识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

(一)全面认识我国经济发展具备的有利条件

2023年,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局部地区冲突仍在继续,大国博弈日趋激烈,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然而,越是环境复杂,越要保持清醒头脑和战略定力,善于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经济发展。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仍然具备大量有利条件,我国完成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具有坚实支撑。

1.我国经济处于较为平稳的发展区间。2023年是疫情防控转段后的第一年,从这一年的各项指标看,我国经济处于较为稳定的发展区间。从经济增速看,2023年前三个季度的经济增速分别为4.5%、6.3%、4.9%,经济处于良性复苏轨道。从居民消费看,2023年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34万亿元,同比增长6.8%,城镇和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6.7%和7.4%。从对外贸易看,2023年前三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超过30万亿元。其中,出口达到17.6万亿元,同比增长0.6%,贸易顺差仍然高达4.4万亿元,机电产品出口占出口总值比重进一步上升至58.3%。从固定资产投资看,2023年前三季度的全国固定资产投资超过37万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6.2%,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2%,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4%。可见,虽然在2023年遭遇了较大压力,但我国经济整体发展仍然比较稳定,这就意味着2024年我国经济形势仍将保持较为平稳的态势。

2.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产业体系的发展质量将直接决定经济发展的质量。2023年,党中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各地区各部门齐心协力、同向发力,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从实体经济的发展看,2023年,我国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基本保持稳定。从企业利润指标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2023年8月就扭转了利润持续多月下降的趋势,利润同比增长17.2%,营业收入、利润均实现由负转正。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看,我国先进制造业正在加快发展,2023年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1.3%,增速高于制造业投资5.1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实现高速增长,造笔宝业三大指标继续全球领跑。从产业的转型升级看,我国产业体系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进程加速,智能工厂建设规模扩大,已建设近万家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全国“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7000个,这些成果有效支撑了产业转型升级。

3.我国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发展理念居于新发展理念之首。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2022年,我国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总量首次突破3万亿元,达到30782.9亿元,迈上新台阶。我国经费从1万亿元提高到2万亿元用时8年,从2万亿元提高到3万亿元仅用时4年,这充分体现了近年来我国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成效。从投入强度看,2022年,我国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以上的新水平,R&D经费投入强度水平在世界主要国家中排名第12位,已经进一步接近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平均水平。大规模和长时期的研发投入,使得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得到高速提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显示,2022年,我国的科技创新表现在132个经济体中位列第11位,较上年再提升1位;自2013年起我国的排名已提升了24个位次,连续10年保持稳定上升势头。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于2023年11月21日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22-2023》显示,中国创新能力综合排名由上期排名的第13位上升至第10位,我国进一步向创新型国家前列迈进。

(二)清醒认识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不利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我们也要看到,当前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还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从外部环境来看,当前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从内部环境来看,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等问题一定程度存在。

1.外部环境的变化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受局部地区发生冲突、逆全球化思潮的影响,当前全球经济持续面临严峻挑战,供给制约、需求不足问题交织,世界经济增长动力减弱。2023年12月,惠誉评级在最新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将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大幅下调,降至2.1%。二是“逆全球化”趋势仍在加剧。在个别西方国家的影响下,当前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明显抬头。个别西方国家滥用制裁手段,严重破坏国际贸易体系规则和国际金融信用基础,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三是全球债务创历史新高。全球经济在宽松政策的刺激下,债务增速和规模均远高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宽松政策导致的过度负债,对新兴市场影响深远。特别是许多在疫情暴发之前就面临债务压力的国家,目前正面临债务违约的风险。60%的低收入国家和30%的新兴市场经济体正在面临或即将面临债务压力,债务脆弱性正在上升,这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了潜在风险。

2.国内消费需求不足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是重中之重。2023年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经历“N”型增长,同比增速最高在4月达到18.4%,此后快速滑落;从7月开始,同比增速再次缓慢提升。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看,2022年全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2.8%,而2013年至2021年,全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50%。显然,2022年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没有恢复至疫情之前水平。更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我国居民的收入增长也面临较大压力,尤其是城市居民的收入增速更为缓慢。2023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428元,同比名义增长仅为5.2%,实际增长4.7%,不仅低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速,也显著低于经济增速,这进一步制约了我国消费增长。

(三)准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

实事求是地看,当前我国经济确实面临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等一系列难题。然而,也要清醒看到,这些问题既不是我们之前没遇到过的全新问题,更不是让我们束手无策的无解难题。实际上,这些问题大多类似过去粗放型发展模式带来的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这些问题已经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总体部署,面对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新挑战和新压力,我们更应该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动重点领域、关键领域、基础领域的改革开放,释放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2023年,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这些成果充分证明,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坚持以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就一定能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二、方法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五个必须”

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在总体原则上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在总体方向上,要多出台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局面。在方法论上,要始终坚持“五个必须”。

(一)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

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指出:“对于我们这样发展中的大国来说,经济要发展得快一点,不可能总是那么平平静静、稳稳当当。要注意经济稳定、协调地发展,但稳定和协调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可见,“发展才是硬道理”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最大经验。

新时代以来,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无论是想要顺利破解这一矛盾,还是想要成功实现“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都需要依靠高质量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可见,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既是对“发展才是硬道理”经验的继承与发扬光大,也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路径。

(二)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经济工作会议专题党课讲稿: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的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论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27289.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