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述职报告(一)
一、履职工作重点和成效
一是理思路、抓长远,着力提高科学谋划水平。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多次深入乡村一线,广泛听取意见,找准了全年基层党建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并严格落实“书记抓、抓书记”责任制,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坚持把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同安排、同落实、同考核,先后6次召开常委会议,研究推进基层党建工作。
二是严教育、细管理,着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建立了发展党员“八项制度”,规范了党员发展工作程序。扎实推行“四议两公开”、“三会一课”和民主集中制等制度,带头深入联系乡村,指导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制定了《拟提拔任用干部“德”的考核办法》,提出了“六看六注重”的用人导向,营造出了重民意、重实干、有秩序的干事创业环境。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严明党员干部纪律作风的暂行规定》等39个规范性文件,强化对不良风气的刚性约束,全年给予党政纪处分41人。
三是建机制、上水平,着力推进“五项工程”实施。一是普推“能人治村”工程。全面落实“两推一选”、“公推直选”等制度,选配致富能人、优秀大学生村官担任村支书,下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选拔“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进入村“两委”班子。二是狠抓“质量提升”工程。把阵地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统一规划,整体推进,2014年改扩建村级活动场所22所,全县标准化村级活动场所达到245所。三是力促“晋位升级”工程。采取双联单位结对帮、强弱结对带、部门结对扶和四大班子领导联点包抓、县乡干部驻村蹲点等方式,帮助35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实现了整顿转化。四是推进“经济强村”工程。采取支部领办、能人创办、村组联办等形式,引导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壮大集体经济。全县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的村6个,10万元以上的70个,基本上消除了“空壳村”。五是创新“覆盖凝聚”工程。狠抓薄弱领域党建工作,推行大学生村官管理“三五工作法”,建成了创业孵化基地和培训基地。组织1383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开展“五个一”服务活动,逐步构建起了以党组织为核心、党员群众共同参与的服务发展新格局。
四是解难题、激活力,着力为基层党建提供保障。全面落实村干部“一定三有”、“三有一化”政策,县财政配套1675万元,为1215名村干部办理了养老保险;村组干部报酬人均达到1万元以上;村级办公经费每村达到1.5万元;县城社区工作经费达到3万元,农村社区达到2.5万元。落实以奖代补资金135.5万元,全力保障党建工作正常开展。努力提高基层干部政治待遇,选拔17名村党组织书记担任乡镇党委委员,推选9名村干部考录为乡镇公务员,激发了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