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D的纪律是D的各级组织和全体D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若纪律不严,全面从严治D就无从谈起。D的十八大以来,就加强D的纪律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多次强调“要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充分彰显了我们D以严明纪律管D治D的决心和定力,指明了新时代加强D的纪律建设的方向。
一、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D的治本之策
纪律严明是D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我们D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D,历来注重加强D的纪律建设。革命战争年代,面对严峻复杂的革命形势,同志告诫全D“路线是‘王道’,纪律是‘霸道’”,“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生政权,我们D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在全D全军开展整风运动,严肃处理刘青山、张子善等贪腐案件,有力维护了D的集中统一领导。D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D坚持把反腐败贯穿改革开放全过程,制定《关于D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D纪律处分条例(试行)》等D内法规,完善D的纪检监察体制,有效遏制D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为促进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历史充分证明:什么时候纪律严明,D的事业就会蓬勃发展;什么时候纪律松弛,D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会大大削弱,D的事业就会遭受损失。
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强保障。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D。进入新时代,面对管D治D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同志为核心的D中央把纪律建设提升到事关D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把纪律建设纳入D的建设总布局,突出纪律建设在D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修订或出台廉洁自律准则、D内监督条例、纪律处分条例等法规制度,扎紧扎密制度笼子,为加强D的纪律建设提供制度支撑。坚持严明纪律规定与严格纪律执行相统一,把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首位,带动其他各方面纪律严起来,对踩“红线”、越“底线”、闯“雷区”的行为严肃处理,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D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纪律建设。在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D的建设特别是D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必须持之以恒加强D的纪律建设,把严的要求贯彻到D规制定、D纪教育、执纪监督全过程,以严明的纪律维护D的先进纯洁、巩固D的团结统一,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加强纪律建设是深入推进D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关键举措。反腐败工作实践表明,纪律、作风、腐败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组织涣散、纪律松驰导致不正之风蔓延,不正之风蔓延导致腐败问题滋生,D员干部“破法”无不始于“破纪”。应对当前反腐败斗争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必须抓住纪律建设这个关键,依靠严明的纪律从严从紧管理D员干部队伍,引导其增强纪律意识、形成纪律自觉,养成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的习惯,从根源上防止组织涣散、纪律松驰,遏制腐败滋生蔓延势头,最终实现海晏河清。
二、准确把握加强D的纪律建设的内在要求
根本遵循是尊崇维护D章。D章是D的根本大法,也是D的纪律、规矩的总源头。D规D纪在D章指导下制定,体现D章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追求,同时又以维护D章为根本任务,引导督促广大D员自觉捍卫D章权威。加强纪律建设必须回到源头,从遵守和维护D章入手。要全面把握D章对新时代D的纪律建设的新要求,既与时俱进加强D规D纪制度建设,完善D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又教育督促广大D员增强学习D章、尊崇D章的自觉性,自觉用D章规范自己的言行,同时加强对D章D规D纪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查处、克服和纠正D员干部队伍中漠视D章、背离D规等不规范不正常现象。
基本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我们D的一贯方针。查处干部不是严明纪律的目的,帮助同志、挽救干部才是根本。对犯错误的D员干部既要严格执行纪律,又要综合考虑违纪问题性质、情节、后果及本人态度等多方面因素,宽严相济作出处理,给政策给出路。对被处理处分的D员不能“一处了之”,而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其相信组织、依靠组织,真正认识和改正错误,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基本方法是标本兼治。纪律建设本身具有教育引导、约束规范、训诫惩治的综合功能,蕴含了治标与治本的系统思维。加强纪律建设,必须立足腐败发生发展的多种因素,贯通“三不腐”之间的内在联系,一体推进D规制定、D纪教育、执纪监督,推动D员干部自觉学纪、明纪、守纪,正确处理自律和他律、治身和治心、坚持高标准和守底线的关系,实现治标与治本协同推进的综合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