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在我国,开展与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权利,而且是义务。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以法治手段保证爱国主义教育的常态化,有利于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质量与实效。我国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第一部专门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以下简称“爱国主义教育法”)将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一个重大成果,为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国家血脉和民族灵魂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建立在正确理解的利益基础之上,这个利益并非单纯指物质利益,也包括荣誉感、获得感、社会成就感等方面。爱国主义是具体的、现实的,爱国主义教育也需要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健全惩罚制度和激励机制,并且强化制度的可行性和执行力。我国现有法律中不乏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规范。
爱国主义教育法遵循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聚焦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广泛、深入、持久、有效开展,将散见于各法律中的爱国主义相关内容进行融合凝练,既确定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原则、总体要求,又明确了具体职责、教育内容和实施举措,还提出了支持保障措施,是完善我国法律体系的内在要求和提高爱国主义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以法治方式保证爱国主义教育常态化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22400.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