恽代英诗歌中的凛然正气

2024-01-09 07:03:52 669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恽代英诗歌中的凛然正气

1953年,周恩来为缅怀一位亲密战友,亲手抄录战友的一首遗作《狱中诗》: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摒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这位亲密战友,就是我们党早期杰出的政治家、理论家和青年运动领袖——恽代英。他于1931年在南京英勇就义时,年仅36岁。恽代英在短暂一生中留下了300多万字论文、政论和时评,其中诗歌不到10首。通过这些弥足珍贵的诗歌,我们能够感受到这位革命先驱的青春豪情与凛然正气。

(一)

恽代英祖籍江苏武进,1895年诞生于湖北武昌。他从小刻苦自学,18岁以优异成绩考入武昌中华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前身)预科。1919年,五四运动的风潮影响到武汉。恽代英奔走呼号,为武汉学生联合会刊物《学生周刊》写下发刊词:嗟我中国,强邻伺侧。外交紧急,山河变色。壮哉民国,风起云蒸。京津首创,武汉继兴。维我学界,风潮澎湃。对外一致,始终不懈。望我学生,积极进行。提倡国货,众志成城。力争青岛,事出至诚。口诛笔伐,救国之声。愿我同胞,声瞻俱张。五月七日,毋忘毋忘。这首四言诗如号角,充分表达了一代热血青年救国救民的铿锵誓言,也展现了恽代英的振臂疾呼、下笔琳琅的豪情和才气。该年8月,湖北各界联合会成立。恽代英赠给从日本归来的学友夏维海两首诗:闻道人间事,由来似弈棋。本是同浮载,何用逐雄雌?鬼姤千金子,人窥五色旗。四方瞻瞅瞅,犹复苦争持。”“每作伤心语,狂书字尽斜。杜鹃空有泪,鸿雁已无家。浩劫悲猿鹤,荒村绝稻麻。转旋男儿事,吾党岂瓟瓜?前诗描述了当时中国变乱纷仍、瓜分豆剖的严峻形势,后诗表明了自己忧心如焚、勇于担当的满腔悲愤,读来令人肃然动容。不久,他于1920年发起成立利群书社,该社很快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党的早期理论家萧楚女和中国首位劳工律师施洋都曾是这个书社的忠实读者。受陈独秀的委托,他翻译考茨基的《阶级争斗》一书,对当时很多革命青年向马克思主义转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恽代英诗歌中的凛然正气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17113.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