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3年工作完成情况
2023年,×区农业农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三农”工作取得良好成绩。
(一)紧盯稳产保供头等大事。一是守牢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底线。完成夏粮×万亩,秋粮面积×万亩(其中水稻面积×万亩),油菜面积×万亩。高标准建设粮食作物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个、吨粮田×万亩。新建×个市级标准化菜地×亩,实施设施蔬菜园艺项目×个,完成蔬菜播种面积×万亩。规模猪场保有量达到×家,地产生猪存栏×万头,比去年同期增长×%。水产养殖面积×万亩,其中螃蟹养殖×万亩,商品蟹产量预计首次超过×万吨。二是守住耕地保护底线。全面完成×个耕地“非粮化”疑似图斑整改,全力推进国家审计署高标准农田审计问题整改,完成退草还耕×亩,补建高标准农田×亩。新建高标准农田×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万亩。序时推进全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大力开展加拿大一枝黄花清除工作,累计出动人力×万多人次、清除面积×万余亩。三是守好绿色生态和安全底线。新增“两品一标”×个,总量达到×个。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到×%,新增×个百分点。优质食味稻米种植率达到×%,提高×个百分点。
(二)突出产业融合提质增链。一是大力推进全产业链建设。重点主攻×两条特色产业链,持续推动“一中心一院”、×研究院在产业转化上早出成果,成功申报省科技厅“河蟹优质高产抗逆多性状新基因挖掘与优异种质创新”揭榜挂帅项目,×通过农业农村部水产新品种审定。成立中茶所×院士团队工作站,新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基地×个。二是推进特色富民产业发展。先后举办“×螃蟹”×地铁4号线首发式、太原、杭州、上海等系列推介活动,螃蟹全产业链产值预计首次突破×亿元。举办“全省茶业科技年会暨×区茶产业发展论坛”“2023×采茶节”,茶叶全产业链产值预计×亿元。三是加快实施品牌强农。积极争取×省河蟹全产业链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从×转到×,×螃蟹在第×届全国名蟹评比上荣膺“十大名蟹”、×区×中华绒螯蟹原种场选送的螃蟹在×全国河蟹大赛上获得“蟹王”称号。成功举办×节、第×届中国×螃蟹节,“×”雨花茶、“×螃蟹”获评2023年省农业农村厅“×韵乡情百优乡产”。
(三)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一是加强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推进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采用“组团式推进、片区化治理”方式,一体化推进农村区域治水、分散农户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等工作,实现乡村面貌由“干净整洁有序”向“生态美丽宜居”跃升。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已达×%以上,×模式入选农业农村部典型案例。二是推进生态宜居美丽示范创建。新建市级宜居美丽乡村×个,实现除搬迁撤并类村庄外自然村全覆盖。大力培育“乡产”“乡食”“乡宿”“乡游”×品牌,建成×等×家市级都市农园,×村成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全国农家乐特色村。三是培育特色田园乡村。新增×省级特色田园乡村,总数达到×个,继续保持全省前列。探索×等×个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建设,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由点的示范向区域延伸,把×等特色田园乡村建成“××”农旅环线,着力打造美丽乡村精品线路。
(四)筑牢共同富裕坚实基础。一是认真落实倍增计划。制定《×区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实施方案》,构建“1+17+8+1+1”推进机制。2021年到今年三季度,我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复合增幅×%(×%、×%、×%),尚处于倍增计划×%平均增速之上。二是持续推进富民强镇帮促行动。集中支持×2个市定重点片区,×3个市定重点镇街,以及全区×个重点帮促村,发展×个产业帮扶项目,建设庭院经济试点行政村×个。严格落实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上市收益“226”分配原则,各涉村集体净收益增加×万元。三是持续扩大利益联结机制。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示范、标杆”工程,今年新增区级农业龙头企业×家、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家、示范家庭农场×家、产业化联合体×家。大力推广“农民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利益联结模式,新增村集体领办的农民合作社“综合社”×家。
(五)聚力重大项目投产达效。一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成立农业招商突击队,外出招商×余次,建立招商项目资源库×个,通过×采茶节、全省茶业协会年会等举办×场×农业专场招商推介活动,多渠道开展嵌入式招商,获取有效项目信息×个,预计总投资×亿元。二是积极谋划项目储备。对涉农项目建立两年项目库管理制度,实行动态滚动模式更新,梳理农业农村重大项目×个,其中×个重大项目纳入省库管理,力争更多优质重大项目列入省级、市级储备。三是扎实推进项目落地。聚焦主导产业、科技创新、投入产出,扎实推进涉农重大项目建设,今年以来新落户×万元以上项目×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个,完成投资×亿元。统筹帮扶资金在×经开区建设食品产业园,一期×万平米标准厂房已经基本建成。
(六)聚焦农业农村数智赋能。一是农业科技产学研合作成效明显。培训高素质农民×人次,选育“头雁种苗”×名。组建水产、粮油、蔬菜、茶果×个产业专家组,遴选×名技术指导员,挂钩培育×户农业科技示范主体。新申报创建省级田间学校×家,市级田间学校×家。实施×个产学研合作项目和×个河蟹、梨、蔬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推广示范基地项目建设。二是农业装备机械化持续水平。完成×个省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建成×粮食生产“无人化”农场。围绕粮油、林果、水产、绿色化智能化等举办现场推进会×期。完成×个市级新装备应用示范蔬菜保供基地民生实事项目建设,扶持建设设施农业、果园、水产养殖等“机器换人”项目×个,全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预计达到×%,特色农业机械化率预计达到×%。三是数字化农业建设不断增强。完成×河蟹养殖基地、×水稻种植基地、×大棚樱桃种植基地等×个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点建设,新增数字农业基地×个,完成×智慧渔政项目建设,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数字乡村服务单位合作,打造智慧农业应用场景。发挥12316惠农信息服务功能,指导农业生产。
(七)深化农村改革增添活力。一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区×个村全部成立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万人,量化经营性资产×亿元。开展二轮承包土地利用现状调研,研究落实“第二轮承包期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实施方案,初步形成“大不动,小调整”的实施思路。二是积极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研究制定《×区农村宅基地和村民自建住房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和宅基地管理工作意见,在×两个试点镇街逐步推行宅基地线上审批,力争在宅基地分配、使用、流转等方面形成可复制、能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三是持续推进“闲置农房盘活利用”试点改革。盘活利用闲置农房×宗,涉及×户,其中:盘活利用农房×万平方米,利用闲置宅基地×万平方米。农户宅基地使用权在产权交易平台共交易×笔,金额共计×万元。
二、存在不足和问题
对照现代都市农业强区的总目标,我们的工作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突出表现为:一是农业产业融合基础薄弱。设施农用地、建设用地严重不足,村庄实用性规划制定严重滞后,市场主体农业投资一二三产融合项目缺乏基础支撑。能够吸引新农人的平台载体不多。二是农业生产产业化程度不高。缺少大而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各类农业主体大都仍处于低小散状态,管理粗放、经营能力不强,参与农业种植、农业+文旅、康养服务、互联网+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的能力有待提升。三是农业品牌化发展有待加强。农产品经营主体注重商标注册和品牌认证,但缺乏创建品牌、宣传品牌、保护品牌的意识,区域公用品牌+企业自有品牌缺乏协同。
三、2024年工作思路和目标
2024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农业强国”建设整体目标要求,按照省市部署,立足×实际,放大特色、发挥优势、扬长补短,力争农业农村现代化各项工作走在前、做示范,全力推进ד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
2024年×区“三农”整体工作目标是:稳产保供方面,全面完成市局下达的粮食、高标田建设等各项目标任务。产业链发展方面,×品牌认知度更加接近于“1”,全产业链产值超过×亿元,增长×%以上;茶叶形成区域公用品牌,争取形成绿色生态生产的“×模式”,全产业链产值力争达到×亿元,力争增幅不低于×%。生态绿色高效发展方面,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到×%,新增×个百分点。优质食味稻米占比再提升×个百分点,达到×%以上。高效发展方面,种植业主体稻米加工出售率争取再提高×百分点,达到×%以上。农村美丽宜居乡村方面,新增省特色田园乡村×个,总数达到×个,继续保持全省前列位置。美丽宜居乡村片区建设高质量起步。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方面,×个经济薄弱村在“×”都有新亮点,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全市平均增幅,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确保增长×%以上。全面按时高质量完成省巡等各项整改任务。主要工作措施为“五强五促”。
(一)强基础,促产能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区农业农村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14416.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