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根据工作安排,今天由我讲授一堂专题D课。下面,我结合学习感悟,围绕“严管厚爱激励担当,发扬伟大自我革命精神护航区高质量发展”,从三个方面和大家探讨交流。
一、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D最鲜明的品格
(一)D的自我革命的文化渊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自我革命的内涵和基因,“内圣外王”的哲学理念与中国共产D“打铁必须自身硬”的自身建设要求高度一致。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反躬自省的优良传统。《大学》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通过反求诸己、常思己过、善修其身的“内圣”过程,从而实现“外王”之道。“君子为政之道,以修身为本”更是直接指出修身自省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对于D员领导干部而言,修身自省就是要自我约束、自我完善,实现精神层面的去腐革新。二是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修身的思想。《史记·商君列传》中说,“反听之谓聪,内视之为谓明,自胜之谓强”,强调的是自我批评是必胜的武器,无论是对别人还是对自己,批评都更难以接受,但是正是因为有了批评的武器,才具有“自我纠错”的能力。王安石在《老子注》中曰,“视而使之明,听而使之聪,思而使之正”,说的是人只有目能视、耳能听、心能思,才能做到看得清、听得明、想得对。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的革故鼎新的思想。《周易》中提到“凡益之道,与时偕行”,说的是人们要懂得变通,把握时机,才能赶上事物的发展趋势。《周易》也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讲的是君子处事,应该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发奋图强,永不停息。除此之外,《礼记·大学》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比喻要勤于省身,及时反省和不断革新。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涵着丰富的为政思想。孔子说“政也,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意思是说为政者如果自身的行为端正,则无须下命令,则百姓就会按照他的旨意去做。《贞观之要》中说,“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治理国家就如同栽树一样,只有根基稳定才能枝繁叶茂。我们D在推进自我革命的生动实践中,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变,始终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刮骨疗毒的狠劲,勇于自我革命,永葆D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D的自我革命的历史维度。纵观我们D的光辉历程,可以从革命、执政、治理三个维度,系统考察各个历史时期D推进自我革命的演进脉络。
一是革命之维:以D内思想革命引领民主革命胜利。1927年的“八七会议”,批判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重要论断,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暴动的总方针。1928年发布的《中央通告第七号》首次提出了“自我批评”这一概念,并明确要求:必须“改变D的颓废散漫”。1935年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开辟了D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延安时期的整风运动,是D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进行的一场规模空前的D内思想革命,实现了D的团结统一。1945年,在与黄炎培的对谈中,同志指出“我们已经找到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才不会人亡政息。”。这就是著名的“窑洞对”,也是我们所说的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一个答案。
二是执政之维: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D的长期执政能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巩固新生人民政权、夯实D的执政基础,D主要从D内“纠偏”和“整饬”两个方面推进自我革命。一方面,从D员干部教育的微观层面进行“纠偏”,旨在纠正D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各种错误倾向,教育D员干部清正廉洁,提升素质能力。另一方面,从执政D建设的宏观层面进行“整饬”,旨在从严管D治D,保持D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整风运动,以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整治了D内骄傲自满、贪污腐化等不良风气。“三反”“五反”运动,严厉惩治了贪污浪费、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腐败分子,纯洁了干部队伍。整D运动,整顿了思想、纯洁了组织,增强了D的战斗力。粉碎“四人帮”后,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我们D在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进行全面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三是治理之维:以全面从严治D推进D治国理政能力现代化。在D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提出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第一个答案”重在外部监督,“第二个答案”重在内部监督。从“第一个答案”到“第二个答案”,跨越76载春秋的同题共答,生动诠释了我们D一以贯之兴D强D的强大意志和坚定决心。《红楼梦》里抄检大观园时,探春说过一句话:“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我认为,这也是为什么和D中央全面从严治D、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原因。
自我革命到底革什么命、怎么革命?概括为“四个自我”,即自我净化,就是要过滤杂质、清除毒素、割除毒瘤,自觉向体内病灶开刀,清除一切侵蚀D的健康肌体的病毒;自我完善,就是要修复肌体、健全机制、丰富功能,不断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自我革新,就是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自我超越,通过改革和制度创新压缩腐败现象生存空间和滋生土壤,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自我提高,就是要在学习实践中砥砺品格、增长才干、全面增强执政本领,不断提升政治境界、思想境界、道德境界,永葆D的生机活力。
“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面对前进路上的风险挑战,我们D居安思危、永不懈怠,主动承担起“渡沼泽”“穿丛林”的千钧重担,实现自我突破、自我强大。相比之下,苏共却最终亡D亡国。和我们D一样,苏联共产D在1956年也召开过二十大,全世界其他55个国家和地区的无产阶级政D代表团也参加了这次大会。但是苏共背叛了共产主义信仰,领导层蜕变为特权阶层丧失了民心,最终亡D亡国。
二、全面从严治D开辟百年大D自我革命新境界
指出:“全面从严治D是新时代D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开辟了百年大D自我革命的新境界。”踏上新征程,要实现兴D强D、管D治D,就必须以坚定的自我革命精神把全面从严治D向纵深推进。
(一)全面从严治D是自我革命的生动实践。是“D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的创造者,更是这一思想的坚定践行者。D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D中央把全面从严治D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展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开启了一场自我革命的伟大征程,消除了D、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管D治D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D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可以说,十年前沉疴积弊,十年间刮骨疗毒,十年后浴火重生。放眼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政D能像中国共产D如此严肃认真地对待自身建设、推进自我革命。大家应该都看过全面从严治D纪录片《零容忍》,片中的16个案例,大到公安部原副部长,小到县级低保办原主任,凸显了我们D发扬彻底自我革命精神,不负“十四亿”的生动实践。全面从严治D得到人民群众坚定支持和认可,2022年国家统计局民意调查显示,97.4%的群众对全面从严治D、D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效表示满意,比2012年提高22.4个百分点。近期,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了前三季度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情况,共处置问题线索128.3万件,立案47万件。处置问题线索数和立案数,都比2022年同期有所增长,传递出稳中求进、坚定不移推动正风肃纪反腐工作深化发展的明确信号。
(二)全面从严治D必须健全全面从严治D体系。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提出健全全面从严治D体系,要求内容上全涵盖、对象上全覆盖、责任上全链条、制度上全贯通。健全全面从严治D,是全D的共同责任。必须强化落实“四责协同”同时发力,推动D委主体责任、纪委监委监督专责、D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和D的工作机关职能监督贯通联动、一体落实。
全面从严治D基础在“全”。必须在内容、过程、对象上实现“三个全覆盖”,不断拓展全面从严治D体系建设的广度和深度。内容上,要覆盖D的建设各方面。全面从严治D涵盖的内容可以概括为“6+1”: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各级D组织要真管真抓,认真落实主体责任。纪检监察机关既要强力正风肃纪反腐,又要加强对各级D组织从严抓D建情况的监督检查,推动各级D组织在落实全面从严治D责任中主动作为,坚决防止在全面从严上只抓一点而不及其余。过程上,要贯穿到管D治D各环节。推动各级D组织把全面从严的要求,贯穿于管D治D谋划、部署、实施、督促、考核、问责的每一个环节,贯穿于D的建设各方面工作的每一个时段。对象上,要做到管全D、治全D。在管D治D上,没有死角盲区、没有任何特殊D员。要盯紧“关键少数”,完善会议式、提醒式、促改式监督方式,推动同级监督具体化规范化。要对照D的“六大纪律”全面审视,避免以偏概全、选择性忽视。这也是的内容要求。
全面从严治D关键在严。要严格教育、严肃纪律、严密监督、严厉惩治一体发力,不断丰富全面从严治D体系建设的方式和手段。以验教育提升D性觉悟,强化经常性纪律教育,深化警示教育。以严纪律增强刚性约束。必须把纪律挺在前面,精准运用“四种形态”,实事求是、不枉不纵。以严监督织密权力监督网,坚持以D内监督为主导,不断完善权力监督制度和执纪执法体系,推动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盯紧公权力运行各个环节,完善及时发现问题的防范机制、精准纠正偏差的矫正机制,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管在关键时。以严惩治保持高压态势,一严到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保持惩治“后墙”不松。
全面从严治D要害在治。必须系统施治、标本兼治,一体推进“三不腐”,促进治理体系健全、治理能力提升。坚持“全周期管理”,形成发现问题、严明纪法、整改纠偏、深化治理的闭环。从监督、办案一开始就牢固树立治本理念,既让违法犯罪干部深刻剖析,又让行贿人深度检视,从案件当事人角度看营商环境、基层治理、政治生态等方面的问题。不断强化制度支撑。要一体推进纪检监察制度“立改废释”,既重制定、又重清理,对存在不适应、不协调、不一致的问题的,及时修订完善,推动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