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在中国的发展史上不过是转眼一瞬。
20年,在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发展的道路上却是从亏损到崛起,每一项指标都实现飞跃的一次华丽战略转身。
20年,黄河水电实现了由单一发电企业向综合性清洁能源企业的转变,实现了由单一产业发展向产业链协同发展的转变。由成立之初的166亿元增加到1085亿元,装机规模由288万千瓦增加到1795万千瓦,年发电量从90亿千瓦时增加到580亿千瓦时,清洁能源比重达93%。同时,黄河水电还率先在国内打造了电子级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的制造,系统设计与集成、光伏电站建设、光伏电站运维的垂直一体化产业链,产业协同优势和技术创新优势突出。
以水电为核心,以开发和保护黄河为己任
1999年10月28日,为适应国家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战略的需要,加快开发黄河上游的水电资源,建设我国西北水电基地,推进“西电东送”,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黄河水电”)在西安应运而生。
黄河水电成立之初就是以水电开发为主的企业。因为黄河上游龙青段是我国十三大水电基地之一的“富矿”,黄河水电人以开发和保护黄河为己任,在万顷波涛间,建高坝、安狂澜,巧手扮靓“母亲河”,在黄河上游建成了一批批精品水电工程。
公伯峡水电站被列为全国水电建设样板工程,先后荣获“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中国建筑最高奖“鲁班奖”“中国土木詹天佑奖”“国家环境友好工程奖”“新中国成立60年百项经典建设工程”。拉西瓦水电站作为黄河流域装机容量最大、电压等级最高、坝体最高、地下洞室最密集、施工难度最大的水电站,创造了大坝从第一块混凝土浇筑到第一台机组发电仅用3年时间、首台70万千瓦机组调试仅用9天时间、两台70万千瓦机组同时调试仅用11天时间等多项中国水电建设的新纪录。2009年4月,首批两台机组顺利投产发电,其中6号机组是我国电力装机容量8亿千瓦的标志,是新中国电力工业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
20年间,黄河水电按照“流域、梯级、滚动、综合”的开发原则,克服黄河上游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等实际困难,创造了当今我国水电建设史上多项新纪录。黄河水电也从只有两个母体电站,到拥有黄河班多、龙羊峡、拉西瓦、李家峡、公伯峡、苏只、积石峡、盐锅峡、八盘峡、青铜峡水电站和大通河流域、陕西嘉陵江巨亭等17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083.2万千瓦,形成了一个黄河上游水电基地。
千万千瓦的水电装机不仅是中华大地的“动脉”,也成为了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电流”。同时,黄河水电通过梯级水库的联合运用,发挥了拦蓄洪水、削减洪峰流量、改善生态环境等作用。数据显示,黄河上游大型水库每年为宁蒙灌区灌溉,使灌溉区灌溉保证率由31%提高到86%;凌汛破坏率从86%至100%降低到11%至18%;黄河下游不断流保证率从54%提高到80%,黄河输沙量降低约61%,实现了中华民族“黄河平、天下宁”的千年夙愿。
如今,我们俯瞰绵延的黄河上游,滔滔黄河水,奔流万余里,一座座雄伟的巨坝犹如一条条丝带围系在“母亲”的腰身,又恰如一颗颗闪亮的明珠点缀在“母亲”的衣襟上。可以说,黄河梯级电站的建设带来了可观的整体综合效益,基本实现了“堤防不缺口、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河床不抬高”的河流管理终极目标。
发展光伏产业,一个凸显后发优势的选择
2011年拉西瓦水电站建成投产之后,黄河上游的水电开发由高峰转入低谷,如何使黄河水电始终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黄河水电意识到,扎根青海,既要壮大企业,更要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因此,依靠青海省的资源优势,进军新能源发电无疑是最佳方案。
青海光照资源位居全国第二,地广人稀,未利用荒漠化土地面积达10万平方公里以上,具有建设大型并网光伏电站的资源优势。黄河水电充分利用青海省的资源禀赋,向太阳要电,大力发展光伏发电产业。
从2009年到2019年,10年时间黄河水电光伏从无到有、从“技术小白”到行业引领,建成37座光伏电站,总装机388万千瓦,成为引领光伏产业发展的“排头兵”和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开发与运营商。
2011年,黄河公司响应国家号召,建成当时全球单体最大规模的格尔木一期200兆瓦光伏电站,这让“黄河光伏”在业界一举成名。
当年,黄河水电用不足五个月的时间,建成格尔木200兆瓦全球单体最大光伏电站,不仅创造了光伏电站的建设速度,更标志着中国光伏电站由几十兆瓦开始向百兆瓦级规模化开发,奠定了国际百兆瓦级光伏电站的设计及建设标准。电站的建设,吹响了黄河水电加快进军新能源发电领域的嘹亮“号角”,让曾经荒芜寂寥的大漠迎来了绿色新能源的春天。
2012年和2013年,黄河水电依托格尔木光伏电站建设经验和基础,开始向技术要产值,向创新要空间,通过向上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光伏制造产业,并形成了国内首屈一指的电子级多晶硅和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
电子级多晶硅纯度达到11个9,一举打破国外垄断的格局,填补我国集成电路用半导体基础材料国产化空白;拥有国内第一条200兆瓦效率超过23%的N型IBC电池组件生产线……
20年初心不改,20年勇担使命。啃下一个又一个硬骨头,黄河水电打通全国唯一从多晶硅—切片—电池—组件—光伏电站系统集成—光伏电站开发建设运行完整产业链,引领着中国光伏制造业向更高端的技术发展。
黄河水电作为华北、西北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为西北丰富的光电、风电资源有效利用提供了条件。
2014年,黄河水电瞄准光伏电站的“弃光”难题,开建850兆瓦全球最大单体光伏项目——龙羊峡水光互补电站。
在此过程中,为解决大型光伏电站的运维难题,黄河水电与华为强强联合开展技术创新,率先规模化应用组串式逆变器,并搭载智能运维系统,引领产业进入智能光伏电站时代。
“通过我们大量的实验数据表明,人们普遍担心的龙羊峡水电站的调峰调频性能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反而得到进一步加强,龙羊峡水电站送出线路年利用小时可由原来运行的4621小时提高到5019小时,大幅提高了电站的经济效益。”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谢小平坚定地说。
如何使光伏发电行业持续发展,黄河水电经过3年的方案设计、设备选型等反复调研论证,2016年在共和光伏发电园区建设了全球唯一、品种最全、方案最多、样本分析最权威的光伏发电户外检测实证平台,黄河水电在光伏行业先进技术的成功应用和数据的积累共享,推动了全球光伏行业的发展,也成为黄河水电继研发大规模水光互补技术后的又一创举。
最值得骄傲的是,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来到黄河水电西宁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作出“一定要将光伏产业做好”的重要指示。受到鼓舞的黄河水电人坚定了促进光伏大发展的信心,跑出了“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