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社区矫正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

2022-09-03 14:36:39 129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全区社区矫正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

常委会主任,各位副主任、委员:

按照本次常委会要求,下面,就全区社区矫正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区社区矫正工作从2008年10月开始启动,几年来,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市相关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社区矫正工作实施办法》,扎实做好社区服刑人员的接收、监管、教育和帮扶等各项工作。这几年,共接收社区矫正人员xx人,解除社区矫正人员xx人。截至目前,全区在册社区矫正人员xx人。其中,缓刑xx人,假释xx人,保外就医xx人,管制xx人,无脱管、漏管和重新违法犯罪人员,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xxx得到了一致好评。

二、主要做法

(一)高位操作。2008年10月,全区社区矫正动员部署工作会议后,区委、区政府对社区矫正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主管副区长任组长,各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XX区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司法局,并在司法局增设了社区矫正工作科,具体负责指导管理全区社区矫正工作。各乡镇、街道也高度重视,积极行动,分别召开了社区矫正动员部署会议,参照区里组织模式,成立了相应的工作组织机构,由各乡镇、街道司法所具体承担社区矫正的日常管理工作。同时,区里印发了《XX市XX区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方案》,对社区矫正工作进一步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确保社区矫正工作有序开展。

(二)注重排查。区司法局加强与区公、检、法等部门的联系与沟通,争取支持和配合。司法所与公安派出所一起,全面摸清辖区内依法被判处管制、被宣告缓刑、被决定暂予监外执行、被裁定假释以及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五种罪犯”的基本情况,做好数量统计、登记造册和法律文书查找等相关工作。为了体现社区矫正工作刑罚执行的严肃性,在多个司法所举行社区服刑罪犯首次集中交接仪式,对符合“人档齐全”条件的五种社区服刑罪犯,我们接收为社区矫正对象,并要求司法所与公安派出所办理交接签字手续。对于“人档不全”的社区服刑罪犯暂缓接收,待“人档齐全”后再予接收。首次集中交接后,对于新判决、裁定、决定的社区服刑罪犯,依法接收,纳入社区矫正管理。

(三)健全制度。为了使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运行,区里出台了《社区服刑人员分类管理暂行办法》、《社区服刑人员日常行为奖惩暂行办法》等相关八项办法和《社区矫正工作五个流程表》,按时记录矫正对象在服刑期间应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等情况(如:参加学习、公益劳动及走访、考核、奖惩等情况),编写了《XX区社区矫正人员教育大纲》、《社区矫正人员学习手册》,从而增强了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管力度。此外,我们还制定了司法所每月一次例会制度和社区矫正人员报到告知制度。通过例会摸排矫正对象的心理动态,及时发现苗头,及时研究对策,因时因人修改制定个案矫正方案。服刑人员到社区矫正办公室取报到证时,向其发放《社区矫正告知书》,告知服刑人员享有的权利和义务。

(四)创新监管。为更好地监控社区服刑人员,我们创新手段,运用信息通讯技术,在全省第一个开通了社区服刑罪犯移动监管平台,给服刑人员发放了中国联通手机卡,签订了定位平台监管协议书,要求服刑人员24小时开机。利用GSM网络系统可以实时获取手机位置信息数据,罪犯离开设定的活动范围就会自动报警,还可以利用它进行短信通知、查询等工作,强化了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管力度,加强对矫正对象的适时监管,实现了社区矫正监管工作从“人防”向“技防”的重大转变,有效防止了矫正对象的脱管、漏管。

(五)强化教育。坚持从“四个注重”入手,即注重人性化管理,注重每个教育环节,注重帮困解难,注重个性化矫正,采取分类施教,因人施教的办法,努力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使其正面认识社会,迷途知返。司法所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结合其犯罪原因、自身年龄,认为宽松管理不至于危害社会,将其列为特殊管理对象,对其放宽政策,免其参加集中学习、公益劳动等活动,每周由司法所工作人员到其家走访并疏导其心理压力一次。经疏导,老人心态平和,身体状况有所好转,并积极改过自新。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全区社区矫正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0018.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