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同志们大家好,今天我就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大家进行交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于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胜利召开。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的重要历史时刻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会议。大会的主题是研究制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系统回顾了一年来党和国家工作,深刻阐明了制定“十四五”规划建议的主要考虑、突出特点和重要内容,为奋力开启“十四五”,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提供了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清晰展望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
从结构上来看,《建议》由15个部分构成,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为总论,包括第一、第二两个部分,主要阐述的是“三个新”,也就是过去五年取得的新成就、当前面临的新形势、以及2035年和“十四五”时期的新目标。第二板块为分论,包括建议的第三至十四部分,主要阐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12项重点任务。第三板块为结尾,包括第十五部分和结束语,主要阐述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围绕这个话题,主要向大家汇报三个方面:
一、深刻认识“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这也是学深悟透全会精神的逻辑起点和根本前提。从新中国建立到现在,我国已经历13个五年计划或规划时期。“十四五”规划虽然是“规定动作”、常规性工作,但是,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的时间节点上,我们来审视这次大会,可以清晰地看到,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任务、机遇挑战与以往相比,已经有了显著的变化,呈现出一系列新的时代特点。总的来看,可以概括归纳为这样“两个新”。
(一)新成就奠定新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一系列伟大成就。全会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十个方面,总结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取得的决定性成就。
在这十个方面中,大家最关注的就是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5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GDP总量从2015年的68万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99万亿元。
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冲击,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韧劲,前三季度增长0.7%,预计今年GDP总量将突破100万亿元,在世界经济普遍大幅缩水的背景下,中国将成为全球唯一恢复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取得这个成绩难能可贵、实属不易。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极大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5年来,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21966元,增长到2019年30733元。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中国将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
“十三五”时期,也是铁路取得辉煌成就的5年。5年来,铁路营业里程、客货发送量等主要运输指标都有了很大增长,特别是高铁营业里程、动车组旅客发送量、中欧班列开行量增长超过1倍。
总之,“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十三五时期,我们取得的新成就,为奋力开启十四五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二)新阶段面对新机遇挑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阶段性目标的完成,意味着我们将重整行装再出发,昂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一新的发展阶段,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
进入新阶段,我们面临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从国内来看,我们面对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完成,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开启“十四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面临着光明前景。但是,我们还要看到,前进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比如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城乡发展差距较大、新冠疫情影响深远等问题,实现现代化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国际来看,我们面对的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方面,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主题,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环境总体是和平稳定的。另一方面,随着民粹主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抬头,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在增加,世界舞台中心东升西降,国际力量北分南合,世界秩序革故鼎新,世界思潮风起云涌,新科技革命日新月异。
综合分析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来看,我们面对的新形势就是总书记概括的两句话:机遇更具有战略性、可塑性,挑战更具有复杂性、全局性。
因此,“必须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发展观,看清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纷繁复杂现象下的本质,做到临危不乱、危中寻机、开拓进取、开辟新局,更好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只有这样,才能为十四五时期,开好局、起好步。
二、准确把握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的目标任务
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五中全会重点研究“十四五”规划问题并提出建议,将“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统筹考虑,对动员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重点就是要准确把握“十四五”时期的目标任务和2035年远景目标。
(一)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
主要包括9个方面,一个是总体国力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八项具体目标,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对外开放,最后落脚到人的发展上,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彰显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总结来看,2035年的远景目标,我们可以用这样三句话、九个字来加以概括:国力强、人民富、底气足。
这9项目标,相对于三年前19大制定的2035年基本现代化的目标,有了两处显著变化:一是总目标部分:从“两个力”变为“三个力”,也就是从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又增加了一个综合国力,从十九大提出要跻身于创新型国家前列,五中全会讲要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再一个是人的发展部分,从人民生活更为宽裕,到现在的人民生活更加美好,过去的宽裕主要是经济上的,现在的美好不仅是经济上,还包括精神上、文化上、环境上等各个方面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两处变化,实际上都反映了,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完成,我们对未来实现基本现代化有了更大的信心和更高的要求。
(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看完了2035年的远景目标,我们再看“十四五”时期的近景目标。《建议》提出了“六个新”的目标要求:一是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二是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三是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四是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五是民生福社达到新水平。六是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