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十三种答题模式
古代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是历年高考的必考点,涉及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感情等方面,其常考的题型有9种,下面小文就为大家具体分析一下各题型的答题技巧。
古代诗歌阅读:共2小题,9分。(建议分配时间:10分钟)
总原则
古代诗歌鉴赏题涉及的考点众多,以形象意境、语言风格、炼字炼句、思想情感、表现手法、章法结构为主;随着新高考的推进,比较阅读、情境化阅读新题型也在出现。
备考阶段,一是要“求稳”,常规考点要力争高分拿下;二是要“求准”,套路题的答题套路要熟知,规范答题意识要浓;三是要“求变”,如对比阅读以生考熟、回归教材,情境化阅读理解要学会审题、找到突破口,这些新题型考前要认识并能掌握答题技巧,学会考场应变能力。
古代诗歌鉴赏题型汇总
一、鉴赏人物形象
1.找:找到描写人物形象的有关诗句(包括间接描写)。
2.析:分析人物形象的外在特点(以人物身份为主)和精神品质(以思想性格特征为主)。
3.联:结合诗歌主旨分析作者为什么要描绘这一人物形象。
4.明:指出人物形象的作用或效果,即分析人物形象中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或蕴含的哲理。具体答案组织形式为:点明特点+分析例句+指明作用。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类型】
①不慕权贵、豪放洒脱的形象;②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⑤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⑥戍守边关、反对征战的形象;
⑦思念故乡的游子形象;⑧怜才惜贤的形象;⑨儿女情长的形象。
二、鉴赏事物形象
1.总结概括出诗歌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
2.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物象的形态、色泽等),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神韵。
3.结合艺术手法(托物言志、比喻、双关等)、诗人自身经历,剖析物象所寄托的情感(诗人的理想、追求、品性等)。
具体答案组织形式为:点明特点+分析例句+指明作用。
三、鉴赏景物形象
1.概括诗歌中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2.描绘诗歌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歌,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再加以创造,语言力求简练优美。
3.分析景物在营造氛围、表情达意等方面的作用。切忌空洞,回答要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的伤感”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伤感。具体答案组织形式为:点明特点+描绘画面+指明作用。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境特点】
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华美瑰丽
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明丽清新、萧疏凄寂
安谧美好、高远深邃、淡雅幽远、清冷幽静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1.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杨柳、酒、长亭、南浦。
2.思怀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朋友的牵挂):月亮、捣衣、鸿雁、双鲤。
3.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的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的气氛):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鹃、鹧鸪、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