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1日浙江省文物局遴选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
第一题:公文改错
公文内容是一则关于洪涝灾害的情况汇报。给定两段话:某村连日大雨导致泥石流,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当地政府采取了3个措施:将伤者送医院救治;死者妥善安置;组织营救、捐款捐物等。
要求:阅读材料,对公文中出现的内容、逻辑、语病、错别字、标点等错误进行修改(不考虑公文格式)。
[参考解析]
根据考生考后反馈,此题错别字有3处;标点错误两处;语病至少有一处主谓搭配不当;逻辑上主要是措施没分主次;内容上缺乏对死伤者的具体赔付等。此题主要测试考生公文写作能力。关于情况汇报的写作,日常工作经常用到,可以说是公务员的必修课。题目中,命题组故意将顺序颠倒、逻辑打乱,故意把标点写错,还设置了不易察觉的错别字。此类题要想得高分:一是要真正掌握情况汇报的写法;二是平时注意手写文章与电脑打字相结合,否则提笔忘字,有的考生就硬生生找不出来一个错别字;三是平时对标点符号的运用要精雕细刻;四是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要了然于胸,否则难以把握文中的逻辑顺序。
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如何处置呢?第一,反应迅速,在事件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第二,救人为先。所以考官一般都会把这几条故意调整到材料后面,测试考生是否能发现逻辑顺序错误。因此,公选王遴选网老项认为,本质上讲,此题除了测试考生公文写作能力外,也测试了考生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关于这两方面,公选王遴选网在一对一培训时都分别系统地讲解过,在此不作累述。所谓情况报告,就是指向上级机关反映某种临时性情况、事故的报告。主要特点:
1、情况报告一般是正常工作运转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突发事件、特殊情况、意外事故、个别问题的处理情况,需要向上级机关报告。
2、情况报告不同于工作报告,其结构往往是某个情况发生全过程的始末以及处理意见。时间、地点,什么人、什么事,原因分析,直接间接后果,处理过程,处理意见等,使上级机关比较清楚地了解整件事的全貌。
3、实事求是、实情准确,分析有据、详略得当,是写好情况报告的关键。有喜报喜,有忧报忧,不夸大事实,不隐瞒真相,秉笔直书,言之有理,是好专题情况报告的灵魂。
4、在情况报告中往往有一些需要上级机关帮助解决、批准同意的事项,原则上讲应专题行文请示,但特殊情况、紧急情况除外。情况报告的基本构架:情况报告一般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和落款四部分组成。
1、标题
情况报告的标题一般采用完整式的公文标题,既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构成,如《某市贸易局关于百货大楼重大火灾事故的报告》。有的报告省略发文机关,即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如《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工作情况报告》,但一定要在落款时标明发文机关名称。
2、主送机关
大多数情况报告的主送机关只有一个,即直接上级机关,一般用上级机关的简称。如果需要同时报送其他上级机关时,以抄报方式处理。
3、正文
情况报告正文是情况报告的核心内容,一般由报告的缘由、报告事项、报告结语组成。
情况报告缘由:通常交代起因或基本情况,常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等惯用语承启下文。
情况报告事项:是情况报告的主体部分。一般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结构顺序为:基本情况--问题及原因--办法及措施。有的情况报告也可以将“情况”及“分析”结合起来写。
情况报告结语:通常只是一句上行公文的习惯用语,也可作为报告正文的一个组成部分。如:“特此报告”。
4、落款
[真实例文1]
天堂寨镇6·30特大洪涝灾害灾情汇报
县政府办公室:
我县天堂寨镇位于金寨县西南端,总面积246.6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171个村民组,4927户,人口17580人,其中农业人口16037人。全镇耕地总面积为18767亩,山场面积22.8万亩,其中茶叶面积4133亩、茭白1500亩、瓜蒌1000亩。天堂寨地区山势险峻,雨量富有,主峰天堂寨海拔1729.13米,为大别山主峰之一,系长江与淮河的分水岭、淮河支流西淠河源头,每逢汛期,极易引发洪涝事件。农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以茶叶、瓜蒌、山核桃、茭白等为主。6月30日大约晚18:00至7月1日晚,天堂寨地区发生了我国安徽省自有水文气象记录以来最大一次强降雨之一,且降雨持续至7月6日左右,此次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给天堂寨镇各项基础设施和人民群众房屋等财产造成极大破坏和灾难,天堂寨镇党委政府在全体干群的共同努力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抗洪抢险不等不靠,转移群众态度坚决,生产救灾迅速有力。现将天堂寨镇6·30特大洪涝灾害灾情及救灾情况请示如下:
一、灾情情况
全镇受灾人口约1.7万人,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3亿元,间接经济损失1.45亿元(旅游),经核实统计,截至7月12日为止,全镇紧急转移安置1485户3742人,受灾房屋1629户3375间,共涉及群众4000余人。本轮洪水造成全镇农作物受灾15682亩。本次洪水导致我镇农田水利工程损失巨大,小型水利工程(除塘外)几乎全部毁灭,主要河道河堤倒塌75处2100米,拦水坝冲毁120道,引水渠冲毁7900米,重点饮水工程损坏15处。境内快速通道路面冲断12处,挡墙、护栏倒塌27处,全镇171个村民组无一条完整道路。洪灾造成高压线路倒断杆37根,损毁光缆杆线路达35处。
二、救灾情况
灾情发生后,我镇广大干群不等不靠,连续作战,迅速组织抗洪救灾,恢复生产,各类救灾生活物资已先行到位,自7月4日以来,我镇先后接收上级主管单位与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赈灾物资共15笔,其中捐款12.1万元(春雨公益协会捐款2.1万元,金寨天祥置业有限公司捐款10万元);大米、猪肉、油、矿泉水、被子、方便面、蔬菜等物资约80000元;民革安徽省委、民革六安市委为黄河村捐赠了总价值5.5万元的帐篷20顶、折叠床100张,棉被100床。【更多免费素材,微信:bbxzwk】
1、广泛动员,合力重建家园。全体镇村干部放弃休息时间全部深入一线,帮助疏散转移群众,抢救物资财产,组织生产自救;联系我镇县领导驻镇指导,联系镇县直单位干部驻村指导和配合村“两委”做好群众生产自救和灾后重建工作;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不畏艰险,敢于担当,始终冲在最前头,广大群众不等不靠,众志成城,主动参与抗灾救灾,全力开展生产自救。
2、注重预防,做好灾后防疫。在县卫计委的帮助下,镇卫生院人员严格规范肠道门诊建设和传染病监测,做好临床救治、流行病调查处置。联合县卫生防疫部门对生活区域及卫生防疫重点区域进行了消毒和专业防疫,并对自来水厂进行不定时的巡查和饮用水消毒。同时,出动宣传车全天候宣传,印制和发放卫生防疫宣传资料,广泛普及灾后防病知识,切实提高群众防病意识和能力,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开展灾后环境综合集中整治,确保灾后卫生安全、环境整洁。
3、精准发力,及时查灾核灾。灾情发生后,由综合协调服务组专门负责全镇受灾情况的实时统计及上级各部门需要上报的统计数据。各村逐区域、逐路段、逐田块核查灾情,驻村镇干和村书记每天向镇指挥部汇报1次查灾、核灾工作开展情况,每晚上报灾情统计表并附受灾详细情况,为开展灾后重建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4、攻坚克难,加紧抢修“四通”。交通方面。组织大型机械13台,抢修天斑路、燕天路主干线便道和村级主干道路恢复通车;动员群众筹资酬劳,自行恢复组级公路,对特殊路段短期无法恢复的,设立警示标志,做好安保工程;水利方面。积极开展水利工作生产自救,恢复少数受损农田,开展以秋补夏,修缮部分受损较小当家塘,集镇自来水经抢修已通水,各村采取河道围池压管临时应急措施保障临时用水;通讯方面。电信公司出动技术人员50多人,工程车10多辆,7月3日晚19:17分恢复天堂寨镇政府所在地的2G、3G、4G信号,半小时后恢复固网业务。移动公司于7月4日全面完成16个2G站、24个4G站的恢复工作;广播电视方面。立即开展自救抢修,目前已恢复镇区光缆线路,马石村及景区线路正在抢修,架设临时光缆8公里,投入自救资金近3万元。
5、广泛深入,开展生产自救。镇村干部第一时间深入农户田间地头,查看生产和受灾情况,掌握第一手灾情,并及时上报受灾数据;农技、畜牧技术人员立即开展恢复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深入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以及种养基地,开展农作物分类技术指导,发动群众生产自救;加强与气象、保险等部门的联系,提前掌握天气变化,做好农业气象预报,联系督促保险公司早日进行勘灾定损,尽最大程度减轻灾害给农民和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加紧摸排公益林、商品林农户的林地林木损失,在安排合作社做好生产自救的同时,及时向县林业主管部门和保险公司报灾。
6、以人为本,迅速转移安置。始终把保护群众的生命安全作为抗洪抢险的首要任务。全体镇村干部组建7个驻村工作组,与各村村干全部深入一线进行拉网毫米,南郑红春林和镇巴三溪、红鱼累计降雨量超过400毫米;南郑碑坝、广家,西乡骆家坝和镇巴青水、向家坪、大池、简池累计降雨量超过300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镇巴大部和南郑、西乡局部,尤其以9—10日两天降雨较大,9日镇巴永乐降雨量高达291.9毫米,为特大暴雨;10日西乡骆家坝142.6毫米,属大暴雨量级。
(二)汛情。受此次强降雨影响,全市江河支流共发生起报流量以上洪水31场次,警戒流量以上洪水7场次,其中较大的有湑水河9月11日7时升仙村站最大流量1080立方米/秒(警戒流量1000立方米/秒),9月10日13时泾洋河堰口站最大流量1008立方米/秒(警戒流量1000立方米/秒)。
(三)灾情。截止9月11日16时,9月5日以来的暴雨洪水造成南郑、镇巴、佛坪、略阳、西乡等县64257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2759人,因灾倒房134户288间,严重受损房屋280户589间,一般受损房屋643户1438间,农作物受灾面积3154公顷、成灾2030公顷,绝收470公顷,初步统计灾害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1亿元。
镇巴、南郑两县受灾较为严重。镇巴县26876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4089.6万元,紧急转移安置948人,因灾倒房109户238间,严重受损房屋196户351间,一般受损房屋366户739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367公顷,县内多处道路被毁,三溪、简池集镇房屋、街道积水严重,广场、学校均不同程度进水被淹;简池镇暴发的山洪冲断了一煤矿矿区两座水泥桥,两辆运煤车被冲进河里,无人员伤亡。南郑县5052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835.4万元,紧急转移安置1434人,因灾倒房9户18间,严重受损房屋24户57间,一般受损房屋86户176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47.97公顷,造成县内多条县乡道路水毁严重,前往福成、碑坝的交通中断。
入汛以来,我市先后遭受了“5.9”、“7.8”、“8.6”、“8.29”和“9.6”五次较大的暴雨洪涝灾害,全市6县区7.99万人不同程度受灾,农作物被淹,民房倒塌,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受损严重,给群众财产安全带来巨大损失,全市累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9亿元。
二、防汛救灾工作情况
在防抗暴雨洪灾工作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快速反应,果断处置,科学指挥,采取有效措施,有力有序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抗洪救灾,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一是领导重视,快速反应。接到气象降雨预报和省防总防抗降雨工作安排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书记魏增军、市长王建军及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多次到市防汛办了解降雨情况、河道水情、天气演变趋势等,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把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加强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防汛值守,及时启动防汛应急预案,严防持续阴雨裹加暴雨引发山洪、崩塌、滑坡等次生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9月11日,增军、建军同志冒雨赶赴南郑、镇巴受灾最重的乡镇,察看灾情,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和在一线领导救灾的基层干部。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专门听取防汛和救灾情况汇报,研究安排下一步工作措施。联系县区的市级领导和市直部门第一时间赶赴县区检查指导防汛救灾工作,督导落实防抗措施。9月9日,雨势增强,市防汛指挥部发出《关于切实做好近日强降雨防范工作的紧急通知》,作出了具体安排。市、县、镇三级防汛责任人全部上岗到位,强降雨期间各县区,特别是南郑、镇巴、宁强等县都有一名党政主要领导坐镇防汛办指挥,协调、督导、落实各项防御措施。
二是加强应急值守,及时研判预警。市、县(区)、镇政府加强领导带班值班和应急值守力量,严格24小时值班,一小时降雨达到20毫米报警阀值时,及时预警提醒到县区、镇村。市防汛办根据监控指标,及时向镇巴和南郑降雨较大的镇进行电话提醒,指导督促落实防御措施,防止发生人员伤亡。9月5日以来,市气象部门每天做好滚动预报,及时发布暴雨预警;水文部门加密测报河道流量,根据上游降雨和水情,及时预测预报河道来水,观测河道水情流量,给基层撤离转移人员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加大对水库、水电站、尾矿坝、山洪地质灾害、滑坡点、校舍以及城镇低洼易涝区等危险地段巡查。
三是及时启动预案,积极抢险救灾。暴雨洪灾发生后,市县党委、政府立即进入实战状态,落实防、抢、撤方案,组织转移受灾群众。市、县民政部门及时派出了多个工作组赶赴受灾镇村,指导安排受灾群众生活,镇巴、南郑已紧急下拨棉被200床及部分食品、饮用水等基本生活物资,用于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及生活救助。交通、电力、电信部门派出抢险技术人员分赴受灾县区紧急抢修道路、通讯、供电设施。镇巴、南郑、西乡及时启动全县或镇村防汛应急预案,将受威胁的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镇巴撤离转移9个镇群众497人,南郑转移撤离福成、碑坝两镇群众450人。9月11日19时,市减灾委办公室启动了自然灾害救助四级应急响应,各级各部门迅速响应,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安全教育,全力确保防汛救灾人员安全,防止次生灾害、衍生灾害发生。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据气象部门预报,本次降雨将持续至15日,期间仍将会发生局部暴雨。这次降雨是我市今年汛期降雨持续时间最长、范围最广、局部强度最大、灾情相对严重的一次。由于前期降雨偏少,加之我市历史上发生秋汛洪涝灾害较多,由秋汛引发泥石流、崩塌、滑坡等次生灾害的形势严峻。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政府和省防总的要求,高度戒备,进一步落实防汛责任,狠抓措施落实,全力做好防汛救灾工作。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强化防汛值班,保持信息灵通。市、县(区)、镇(街道办)政府和承担防汛责任的部门立刻转入实战状态,取消休假。各级防汛责任人全员上岗到位,重大雨汛过程所涉及区域的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坚持在降雨时段内全程在岗值班,坚决杜绝擅离职守,密切监视雨水情,确保信息、指令畅通,主动防范应对可能发生的灾害。
(二)加密研判会商,及时启动预警。市、县防汛指挥部进一步加强对雨情、水情、汛情的综合研判,重点关注局地、高强度暴雨过程,强化监测预警,按规定及时报告联系县区防汛的市级领导和市直部门,适时启动相应等级的应急响应。
(三)加大隐患排查,防范次生灾害。迅速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分组到点对各防汛重点部位进行全面排查。对河道险段、病险水库进行拉网式巡查,做到“天下雨、人上堤(库)”,确保险情早发现、早抢护、早治理;对中小河流沿河村庄、集镇人员、大鲵养殖户等进行重点排查,禁止任何河道内作业和相关人员滞留河道;对中心城区易发生内涝的低洼区、危旧房屋等重点部位进行逐街道逐点检查,保持道路排水通畅;对全市209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严密监测,进一步夯实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号防号策责任,细化撤离避险措施,一旦超过降雨预警量级,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确保防、抢、撤工作到位。坚决防止决堤、溃坝、内涝、滑坡等次生灾害的发生,确保不出现人员伤亡。
(四)加强救灾查灾工作,妥善安排群众生活。妥善解决好受灾群众的转移安置和生活救助工作,准确掌握受灾群众缺衣、缺被、缺粮等基本情况,及时安
排和拨付救灾资金及物资,确保受灾地区“四通”——通路、通电、通讯、通水,确保受灾群众“四有”——有饭吃、有衣穿、有临时住所、有洁净水喝,保证灾区社会稳定、人心安定。
(五)坚持靠前指挥,严明防汛纪律。进一步夯实行政首长负责制、灾情统一报告制、领导联系重点区域等工作制度。一旦发生险情、灾情,联系县区的市级领导和包抓部门的负责同志在第一时间赶赴联系点现场靠前指挥,实地检查了解灾情,深入一线督促指导防汛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损失。对违反防汛纪律的单位和人员,坚决严查严处,确保防汛政令畅通。
H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