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6日陕西省铜川市市直机关遴选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案例分析题第一题
材料背景: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规定》要求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选准用好,把那些存在问题或者相形见绌的干部调整下来,以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和制度环境。
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能让重实干、能吃苦、敢做敢为的干部得到提拔,也能清除领导干部中的“慵懒散混”分子,清洁领导干部队伍,精简机构,做到“让有为者有位,让实干者实惠,让吃苦者吃香”、“让无为者无位、让务虚者无位、让违纪者无位”,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好政治生态。【更多免费素材,微信:wk01】
然而,如何抓好《规定》的落实?如何能清楚界定“能上”干部和“该下”干部的具体情况?建立健全一系列的干部考核管理机制是关键。只有将干部的管理、考核机制强化、细化,选配机制完善,才能充分掌握领导干部思想、工作、生活情况,准确地把握落实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将《规定》落到实处。
首先,要细化干部日常管理。分得清干部的好坏,方能实施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只有在充分掌握领导干部思想、工作、生活情况下,才能进一步选好用好干部,营造公正严明的政治生态。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工作情况的考核,加强对其思想状况以及部分个人生活、财产情况等监督管理,同时要将有关情况进行公示,接受广大干部和群众监督,全面掌握领导干部德、能、勤、绩、廉的实际情况。
其次,要完善、落实考核机制。完善干部考核机制,加强对干部“德”、“绩”的考核,坚持民主测评和社会公认度评价相结合,实行日常考核、年度考核、换届考察、任职考察相结合。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发挥考核在干部选用中的导向、评价和监督作用。
再次,要建立健全“上”、“下”机制。坚持围绕发展选人、以人为本选人、扩大民主选人、竞争择优选人,认真分析干部性格气质、专业特长和熟悉领域,做到人岗相适。建立健全在基层一线培养锻炼干部和从基层一线选拔任用干部,重点选拔能吃苦、能干事的干部。打开干部能“下”通道,让履职不力者、不严不实者、不为乱为者、考核末位者、违法违纪者及时能“下”。
问题:谈谈如何实现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要求结合给定材料。字数不超过200字。(10分)
【深度解析】
本文一字不漏的摘自“红网”,这告诉我们,对带有“党”姓的网站一定要高度重视,把它纳入到考试的学习范围内,高度关注它的动态,因为它的内容,可能成为出题人的重要素材。
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26日召开会议指出,制定和实施《关于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规定(试行)》,是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重要举措,对于促使干部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解决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问题,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完善从严管理干部制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干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能官不能民”,以及由此带来的“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是制约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难题之一。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虽然只是少数,但其消极影响却很大。若不及时调整,势必挫伤其他干部的积极性,影响党的威信,损害党的事业。中央《规定》,就是要畅通干部“下”的渠道,让为官不正的庸官让贤,让为官不为的懒官下来,让为官乱为的昏官退位,为推进干部能下常态化提供制度化渠道。干部能上不能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思想观念问题。受“官贵民贱”“上荣下辱”等陈旧观念影响,不少人存在着“不犯错误不能下,下了就是犯错误”的习惯看法,使下的干部承受着巨大思想压力,久而久之就导致了干部不到年龄下不来,不犯错误下不来,自己不提下不来,形成了易上难下、易进难退、易任难免的现象。《规定》的出台,就是要通过制度的刚性约束,迫使干部从思想上正确对待“下”的问题,树立“无功便是过、平庸就是错”的观念,用一颗平常心对待组织的调整和个人的去留。
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关键要有一个公正、明确的标准,通过激励、奖惩、问责等一整套制度安排,保证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使干部“上”得硬气、“下”得服气。《规定》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落实好干部标准,坚决调整“政治上不守规矩、廉洁上不干净、工作上不作为不担当或能力不够、作风上不实在”的四类领导干部,及时启用“忠诚、干净、敢于担当”“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就是要树立优胜劣汰的干部选任导向,防止干部调整的随意性,使干部“上”“下”有据。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力,而执行的关键在于压实责任。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党委(党组)承担主体责任,党委(党组)书记是第一责任人,组织(人事)部门承担具体工作责任。唯有把“两个责任”扛在肩膀上、落实到行动上,才能有效避免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说在嘴上的尴尬。落实好“两个责任”,根本在于担当。要配套制定一套督促检查的办法,加大问责力度,切实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
【参考答案】(200字)
要实现干部“能上能下”,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坚持对干部能上能下进行持续性的宣传教育,淡化“官本位”意识,并获得干部群众支持和理解。
加强科学考评,将研判常态化。制定科学合理的干部考核标准,以干部的德、能、勤、绩、廉为考察重点,及时使用优秀干部。
加强制度管理,畅通“上下”渠道。要不断完善现行的干部任免制度,拓宽干部“上”、“下”的渠道,确保干部既能“上”得去,也能“下”得来。
第二题
材料背景:习近平提出的四有干部和做政治的明白人,群众的贴心人,发展的开路人,班子的领路人。
问题:结合习近平对县委书记的要求,写一篇做党和群众信赖的好干部的发言稿。字数不超过400字。25分。
【深度解析】
2015年6月30日,习近平、刘云山等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习近平在座谈会上表示,“县委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指挥部’,县委书记就是‘一线总指挥’”。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习近平在写于1990年3月的《从政杂谈》中谈到,“一个县也可以说是一个小社会。有人说,县级工作,除了外交活动外,国家各项事务无所不有。其实,有时候县里也会遇到接待外宾的事情,随着开放程度的提高,外宾比肩接踵而来也是可期待的。县级领导还得真懂一点外交。一个县小则十几万人,大则百把万人,一个决策下去,其影响非同小可,来不得半点含糊。海瑞在他的《令箴》中说:‘官之至难者,令也。’此意即最难做的官是县官。因此,县级领导必须有各方面的知识和很强的能力,否则难以胜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