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6日辽宁省直机关遴选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
问题1:
如何建设诚信社会?(30分)
【深度解析】
根据四位学员的回忆,我们知道,材料中讲述了几个社会中出现的不诚信的例子,这几个例子,涉及到政府诚信、制度诚信、商业规则诚信、人与人交际的诚信等方面,都反映了我国社会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与人之间变得冷漠、功利化,社会出现了为追求利益而实施了不诚信的行为;政府不诚信,社会人心不稳;人与人不诚信,社会人际关系散架;商业不诚信,经济发展畸形。总之,诚信很重要,尤其是在眼下,我们国家在打造诚信社会、规则公平的大背景下,我们在大力倡导规则和诚信的力量,因此,本案例分析题,可从法律规制、制度规范、个人自觉等角度进行论述建设诚信社会的问题。
【参考答案】
诚信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健康发展的症候。摆脱诚信危机,建立社会成员之间的互信关系、提高人们对于社会生活的诚信期待,需要所有社会成员在法律、制度、文化诸方面共同努力。
加强诚信法制建设。不诚信行为之所以屡禁不止,就是因为失信承担的风险与获取的利益不成正比,对于不诚信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导致失信成本过低。在我国的相关法律中,虽然也有涉及诚信的内容,但法律条款不够细化,缺乏明确的惩罚标准,一些处罚条例过于宽松,为失信行为的发生留下了空间。因此,要遏制诚信缺失,必须建立完备的法制体系,充分发挥法律的威慑作用。要补充和细化法律条款,明确对于不诚信行为的界定和处罚标准,做到有法可依;在处罚量刑方面要加大惩罚力度,对于食品安全、医药卫生等与人民生命健康直接相关的领域实行零容忍,让造假者付出沉重代价,永久性取消其从业资格,做到违法必究;在执法过程中,要杜绝人情执法、创收执法等丑恶现象,维护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做到执法必严。
完善诚信管理体系。诚信是维持社会运转的基本伦理秩序。在某种程度上,信用机制已经成为开展社会生活的主要方式。将诚信问题置于社会管理之中,建立多层次、多维度的完备诚信管理体系,是保障社会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此外,要引导发展社会诚信组织,增强第三方力量,为这些组织深度参与社会诚信建设提供畅通的渠道。
系统培育诚信文化。要在人与人之间建立稳固的诚信关系,除了付诸社会制度的努力,还必须依赖于诚信道德的培育和诚信精神的传播。诚信价值观植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而文化又是传播诚信观念的重要载体。通过文化的熏陶和浸染,有助于使外在的诚信规范内化为社会成员的道德品质,在人们的内心深处种植诚信的花朵。首先,要在社会各领域进行诚信教育。在学校层面,通过道德知识的学习帮助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社会层面,广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职业操守,提高从业者的诚信意识。在家庭层面,在家庭之中、邻里之间,建立互信、互敬、互爱、互助的和谐关系,把诚信文化融入家庭生活。其次,营造诚信的文化风尚。